7月28日,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推出“弹性门诊”,让医生利用自己的碎片化时间,随时为患者看病。笔者以为,“弹性门诊”确实能为患者带来极大便捷,但想要医生积极参与其中恐怕有点难!
其实,“弹性门诊”又叫“个性化预约诊疗”,这一诊疗模式让非门诊出诊医生通过医生工作站登录“弹性门诊”诊疗模式,实现增加门诊号源,自主选择增加号源数量、接诊时段与接诊地点,且不受8小时正常上班时间限制。
目前,弹性门诊有两种开通方式。一是非门诊出诊医生可通过医生工作站登录“弹性门诊”诊疗模式,医生自己决定接诊时间、开放号源及接诊地点,面向所有患者批量放号;二是针对出院复诊患者或熟悉的老患者也可以通过医生工作站登录“弹性门诊”诊疗模式,对一个或几个指定诊疗**患者开通医生本人的弹性门诊号。
“弹性门诊”确实能为患者带来极大便捷,体现出了医院对患者的关怀。但可曾想过医生的感受?
大医院的门诊量去过医院就诊的患者都有所了解。有人说,中国有些医生一年的门诊量,相当于国外医生一辈子的门诊量……话虽有些调侃,但却从侧面反映出了我国医生群体工作状态过劳的现状。不少大医院医生都有过“半天看100个病人”的经历,同时医生还有大量教学、科研工作等等。
在这样的情况下,医生是很难抽出时间来再提供服务。再者,医生“弹性门诊”看诊是否有额外的金钱奖励也影响着医生的积极性。倘若无任何金钱上的奖励,仅凭借道德等去规定医生,在医生本已经超负荷工作的现状下,再要求医生利用自己的碎片化时间为患者看病,真的有点难!不过对于复诊患者或熟悉的老患者应该可行。
最新!医生的平均年薪由改革前2011年的5.65万增加到2023年的19....[详细]
连续工作满15年或累计工作满25年且仍在岗的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在满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