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头条 > 清华施一公:PNAS再发突破性成果

清华施一公:PNAS再发突破性成果

2015-04-29 21:29 阅读:1070 来源:生物通 作者:学**涯 责任编辑:学海无涯
[导读] 该研究团队近日再接再厉,用单颗粒冷冻电镜获得了人类γ分泌酶的高分辨率结构,明确了所有TM的组成和结构,揭示了γ分泌酶的亚基装配原则。这一突破性成果发表在四月二十七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

    人们普遍认为,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痴呆)主要起因于β淀粉样蛋白(Aβ)在大脑内的累积。γ-分泌酶可以切割β淀粉样前体蛋白生成Aβ,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密切相关,是预防和治疗这种疾病的潜在靶点,受到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

    γ分泌酶的切割过程非常复杂,这与它的复杂结构和作用机制有关。与组分单一的其他膜蛋白不同,γ分泌酶包含四种组分:presenilin (PS1)、Pen-2、Aph-1和Nicastrin.此前,清华大学施一公(Yigong Shi)教授与同事用冷冻电镜(cryo-EM)揭示了人类γ分泌酶的总体结构和19个跨膜片段(TM)。但当时他们对γ分泌酶的跨膜区域还不够了解。

    该研究团队近日再接再厉,用单颗粒冷冻电镜获得了人类γ分泌酶的高分辨率结构(4.32 ?),明确了所有TM的组成和结构,揭示了γ分泌酶的亚基装配原则。这一突破性成果发表在四月二十七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

    研究人员发现,PS1位于跨膜区域的中心,其N末端靠着Pen-2,C末端与Aph-1互作。Nicastrin的TM在马蹄形跨膜区较厚的一端(thick end)与Aph-1相连,nicastrin的胞外域在较薄的一端直接结合Pen-2(thin end)。而PS1的TM6和TM7(含有催化性天冬氨酸残基),位于马蹄形跨膜区的凸面。

    这项研究为人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框架,有助于进一步理解γ分泌酶的功能和机制。研究还表明,使用不同去污剂(amphipols和洋地黄皂苷)对γ分泌酶的核心结构基本没什么影响。

    (原文标题:清华施一公院士PNAS再发突破性成果)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4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