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消化内科医学进展 > 大肠息肉癌变的危险因素研究

大肠息肉癌变的危险因素研究

2013-11-29 10:54 阅读:1535 来源:医学界 责任编辑:李思杰
[导读] 研究者最新发现,大肠息肉发生癌变率1.7%-20.8%,且由于早期无明显症状,一旦发现往往错过的治疗最佳时机.内镜的应用显著提高了大肠息肉的诊断率和治疗水平,降低了大肠的癌变率.关于大肠息肉的危险因素,临床相关报道较多,但其发病率、危险因素与人种、区域有一

    研究者最新发现,大肠息肉发生癌变率1.7%-20.8%,且由于早期无明显症状,一旦发现往往错过的治疗最佳时机.内镜的应用显著提高了大肠息肉的诊断率和治疗水平,降低了大肠的癌变率.关于大肠息肉的危险因素,临床相关报道较多,但其发病率、危险因素与人种、区域有一定关系,因此充分认识本区域大肠息肉的临床特征及癌变因素,对预防直肠癌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文通过对大肠息肉的内镜、病理特点进行观察,并分析癌变的危险因素,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现将研究成果报道如下。

    大肠息肉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疾病,一般男性多见,男女比例为1.17-2.31∶1,本组男性患者约占65.02%,明显高于女性患者(34.98%),与单宏波等报道一致.由于该病无临床特异性,一般表现为腹痛、腹泻、便血和粘液便等,常误诊为痔疮等**疾患或“痢疾”而延误其必要的检查.有报道称,及时发现并将息肉切除的患者大肠发病率会显著降低,因此了解大肠息肉的内镜、病理特点和癌变因素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大肠癌的发生.大肠息肉主要有腺瘤性、增生性、炎性和幼年**肉.腺瘤**肉主要结构特点是异型性,体积较大,多为分叶,一般分为管状绒毛腺瘤、绒毛腺瘤和管状腺瘤.增生**肉常见于乙状结肠和直肠,其体积较小,一般无分叶,临床特征不明显.炎**肉主要由炎症**导致,多见于大肠感染性疾病,形态表现为丘状或不规则状,一般无蒂.幼年**肉一般发病年纪较小,体积较大,分叶较多.。

    本研究中,老年组发生大肠息肉的比例最高,其次为中年组,青年组大肠息肉发生率最低.大肠息肉发生部位均以乙状结肠、直肠最为常见,而回盲部息肉的发生几率较小.息肉直径≤1cm比例最高,其中大部分为增生**肉;息肉直径1-2cm中腺瘤性比例最高,而直径>2cm中幼年**肉发生比例最高.这说明息肉大小与病理类型有一定关系.分析息肉形态与病理类型的关系发现,无分叶组大肠息肉发生率为80.05%,分叶组为19.95%,说明大肠息肉以无分叶为主;其中分叶组以腺瘤性发生率最高,无分叶组以增生性为主。

    大量研究均证实,息肉癌变与大小、病理类型、形态均有相关性.本研究显示,老年组发生癌变率显著高于青年组和中年组(P<0.05),这提示要加强老年大肠息肉患者的随访,定期检查,从而预防息肉癌变的发生.另外回盲部、直肠、乙状结肠等部位癌变率显著高于其他部位(P<0.05);其中回盲部癌变率较高未见其他文献报道,我们分析可能是因为本组病例较少,虽然回盲部只有1例发生癌变,但是比例较高,因此可能存在一定偶然性.随着息肉直径增大,癌变发生率越高.分叶状腺瘤的癌变率高于无分叶腺瘤.这也说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息肉发生在乙状结肠、直肠、息肉较大、分叶以及40岁以上患者均属于息肉癌变的高发人群应该及时切除息肉,并定期复查,从而降低癌变的发生率.近年来大量报道均发现腺瘤**肉癌变几率较高,本研究也证实腺瘤性癌变率明显高于其他病理类型(P<0.05).腺瘤**肉中存在大量的异型增生,而异型增生已被公认为癌变的前期,最终将发生癌变,因此我们认为腺瘤**肉在癌变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临床应该加以重视。

    总之,临床上对大肠息肉患者镜检时应该尽可能全面检查,仔细观察息肉的形态、大小、部位,并进行病理活检;如果条件允许,应该摘除息肉,避免发生大肠癌变。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4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