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泪教训!拔针30秒人就没了,基层输液警惕这类药
2023-05-04 08:04
阅读:2482
来源:见文末
作者:医**漫
责任编辑:医路漫漫
[导读] 血的教训!拔针30秒,人就没了……
患者因为肚子不适,到诊所输液治疗,不料刚输到第二瓶就出了事。2019年5月1日凌晨5时许,45岁的患者魏先生捂着肚子,找到当地一家诊所输液。第一瓶还没事,当输到第二瓶的时候,他觉得身上有点痒,就问诊所的医生有没有加氟哌酸之类的药物。医生听后,赶紧拔掉吊瓶。过了不到一分钟,患者就倒下死亡。事发后,诊所医生四处寻找急救药品,但没有找到,随后报警。记者从其妻子袁女士处得知,魏先生平素身体健康,没什么疾病,唯独对氟哌酸类药物过敏。让人遗憾的是,这是一家没有任何手续,医生也没有行医资质的黑诊所。涉案医生因为涉嫌非法行医已被刑拘,魏先生具体的死因,暂未可查。关于其具体死因,我们不便评论。但是作为具有重大嫌疑的氟哌酸这种喹诺酮类药物,在这起案例中,依然有值得推敲的地方。目前喹诺酮类药物种类繁多,因其抗菌谱广,应用方便,与其他抗菌药物间无交叉耐药反应,具有强大的抗菌活性和良好的生物利用度,价位适中,不需要皮试等优点,近年来深得基层医生的青睐,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在基层,但凡碰到泌尿生殖道感染、胃肠疾病,呼吸道、皮肤组织感染,都十分依赖于此类药物。2016年5月12日,FDA曾发出限制喹诺酮类使用安全警告:治疗鼻窦炎、支气管炎、单纯性尿路感染时,只有在没有其他可供选择方案的情况下,才能使用。2016年7月26日,FDA更新了氟喹诺酮类药品标签中的黑框警告,在原有的肌腱炎、肌腱断裂和重症肌无力病情恶化的基础上,又新增了致残及并发多种永久性严重不良反应。1.左氧氟沙星等喹诺酮类药物注射剂仅可经静脉滴注给药,如果使用同一条静脉通路连续输注一些不同的药物,注意给药前后要冲管,以防止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2.本类药物可影响软骨发育,可能会造成关节病变和肌腱炎、肌腱断裂,孕妇、哺乳期妇女、未成年人应避免使用。3.滴速过快易引起静脉刺激症状或中枢神经系统反应,既往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史的患者避免使用。4.使用喹诺酮类药物可导致结晶尿、血尿和管型尿,严重者可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故患者在服药期间应注意多饮水,稀释尿液。5.莫西沙星经肝脏代谢,大剂量或长期应用本类药物易致肝损害。6.左氧氟沙星几乎全部以原型经肾脏排泄,因此,老年人在使用本片时应注意适当调整剂量。7.因本品可引起皮肤光敏反应,因此,在接受本品治疗时,应注意避免过度阳光曝晒和人工紫外线。8.氟喹诺酮类药品可能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且可能是不可逆转的。9.本品可使QT间期延长,少数患者可出现心律失常。10.2007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提醒公众警惕加替沙星引起的血糖异常。目前认为加替沙星可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导致严重低血糖或高血糖,甚至可致患者死亡。另外,也有克林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引起糖代谢紊乱的病例报道。1.碱性药物、抗胆碱药、H2受体阻滞剂均可降低胃液酸度而使本类药物的吸收减少,应避免同服。2.利福平(RNA合成抑制药)、氯霉素(蛋白质合成抑制药)均可使本类药物的作用降低,让萘啶酸和氟哌酸的作用完全消失,使氟嗪酸和环丙氟哌酸的作用部分抵消。3.氟喹诺酮类抑制茶碱的代谢,与茶碱联合应用时,使茶碱的血药浓度升高,可出现茶碱的毒性反应。4.制酸剂和含钙、铝、镁等金属离子的药物,可减少本类药物的吸收,应避免同用。5.依诺沙星、培氟沙星等与咖啡因、丙磺舒、茶碱类、华法林和环孢素同用,可减少后数种药物的清除,使其血药浓度升高。喹诺酮类药物虽然没有像头孢菌素那样直接提示有过敏性休克的可能,但从这些不良反应中,我们可以看出,它也绝非善类。上述魏先生的遭遇无论是喹诺酮类药物作祟还是别的原因引起,都给我们基层医生提了个醒,那就是在使用喹诺酮类药物之前,千万要小心,一定要仔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是否为过敏体质,既往有无喹诺酮类药物过敏史。时刻记住,没有绝对不过敏的药物。很多时候,即使不过敏的药物,也会因人而异,甚至随外在或内在因素的改变而改变。所以,作为基层医生,在使用这类药物时,一定要留个心眼,多问多察,避免出现血的教训!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