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诊疗知识库 > 临床上应如何认识氧输送的最佳水平?

临床上应如何认识氧输送的最佳水平?

2018-03-28 10:47 阅读:1578 来源:危重病医学主治医生600问 作者:南*雪 责任编辑:南山雪
[导读]
提高氧输送是危重病人支持性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应当将氧输送提高到什么水平仍然是目前所需要回答的问题。从理论上讲,应将氧输送提高到可以满足组织细胞氧代谢的需要。但在床实际应用中尚缺乏定量性的指标。
根据氧输送与氧耗量的双项性关系,可以监测组织缺氧并指导临床治疗。当氧耗量呈氧输送依赖性时,组织缺氧存在。如若纠正缺氧,就要提高氧输送,保持氧输送在临界值以上水平。但正常状态下氧输送的临界值并不等于危重病条件的临界值,并且在临界值的实际测量中尚有一些局限性,使氧输送的临界值难以作为一个量化的数值应用于所有危重病人的治疗。!所以,Shoe maker等人提出,应将氧输送提高到高于正常水平( supernormallevel)。但是,高于正常水平仍然要回答什么是“正常水平”。同时,也不应该是氧输送越高越好,因为通过临床干预手段提高氧输送有明确的副作用,往往是干预手段的强度越大导致机体损伤的程度也越强。另外,氧输送也不可能无限制的升高或在一些疾病情况下难以升高。
例如,感染性休克时的氧输送临界值升高和氧摄取率下降使得氧输送难以被提高到高于正常水平。北京协和医院ICU在对40例感染性休克病人的观察中发现,在死亡组的病人中,虽然尽临床上最大的可能提高了氧输送,但氧耗量与氧输送的依赖性一直存在,无法找到氧输送的临界值,组织缺氧一直存在。近年来,有许多报道指出,保持高于正常值的氧输送并不能继续提高感染性休克的生存率和减少器官功能不全的发生率。同时,过度提高氧输送的治疗方法本身也带来更多的副作用。
所以,虽然氧输送临界值的提出从理论上解决了氧供与氧需的概念问题,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参照其它反应组织缺氧的指标,进行彳综合判断。在这些反应组织缺氧的指标中,胃肠道粘膜的pH值(pHi)被认为是较好的指标,尤其是当将氧输送与pHi联合应用时,对监测组织缺氧和掌握提高氧输送的程度方面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4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