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论坛推荐 > 微小病变肾病(MCD)与早期局灶阶段肾小球硬化(FSGS)病理鉴别

微小病变肾病(MCD)与早期局灶阶段肾小球硬化(FSGS)病理鉴别

2012-04-28 11:50 阅读:18145 来源:爱爱医 责任编辑:潘乐乐
[导读] 微小病变肾病(Minimal Change Disease,MCD)和局灶阶段肾小球硬化(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FSGS)是最有代表性的两类足细胞病, 微小病变肾病(MCD)是由于T细胞功能异常导致的足细胞损伤,导致滤过膜的电荷屏障破坏。 局灶阶段肾小球硬化(

    微小病变肾病(Minimal Change Disease,MCD)和局灶阶段肾小球硬化(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FSGS)是最有代表性的两类足细胞病, 微小病变肾病(MCD)是由于T细胞功能异常导致的足细胞损伤,导致滤过膜的电荷屏障破坏。 局灶阶段肾小球硬化(FSGS)发病机制则相对比较复杂,除肥胖相关的 局灶阶段肾小球硬化(FSGS)及HIV感染继发的局灶阶段肾小球硬化(FSGS)外,特发性 局灶阶段肾小球硬化(FSGS)往往存在足细胞自身基因的缺陷,或者体内存在增加膜通透性的循环因子,造成GBM上的裂孔增大。虽然 微小病变肾病(MCD)及 局灶阶段肾小球硬化(FSGS)都是足细胞病,在临床上都突出地表现为大量蛋白尿,甚至有人认为二者可能是属于同一种疾病,但在临床表现和转归上,二者还是呈现出各自的特点,例如 微小病变肾病(MCD)一般为单纯的蛋白尿,而 局灶阶段肾小球硬化(FSGS)在起病时常常伴血尿、高血压;微小病变肾病(MCD)病情较稳定, 局灶阶段肾小球硬化(FSGS)病情常持续进展; 局灶阶段肾小球硬化(FSGS)患者对激素治疗的反应比微小病变性肾病差; 局灶阶段肾小球硬化(FSGS)患者常伴有肾小管间质损伤; 局灶阶段肾小球硬化(FSGS)患者血清IgG水平明显降低; 局灶阶段肾小球硬化(FSGS)及 微小病变肾病(MCD)患者尿液成份也有差异。

    在病理诊断上,由于 局灶阶段肾小球硬化(FSGS)病变呈局灶分布,一旦取材肾小球数目较少,或者 局灶阶段肾小球硬化(FSGS)处于疾病早期,易导致部分 局灶阶段肾小球硬化(FSGS)患者被误诊为 微小病变肾病(MCD)。以下几方面有助于 微小病变肾病(MCD)与 局灶阶段肾小球硬化(FSGS)的鉴别:

    一、光镜

    1、观察肾小球体积。 局灶阶段肾小球硬化(FSGS)患者肾小球体积较 微小病变肾病(MCD)患者大。Fogo等观察42例肾病综合征患儿肾活检标本中肾小球的体积,发现23例在首次肾活检时肾小球体积正常患儿中,只有1例在疾病复发重复肾活检时证实为 局灶阶段肾小球硬化(FSGS)。在首次肾活检肾小球体积明显增大的15例患儿中,有5例在重复肾活检时证实为 局灶阶段肾小球硬化(FSGS)。

    2、观察肾小管间质病变。存在阶段硬化性病变的肾小球,周围往往存在相关的肾小管萎缩和间质纤维化。

    3、注意病变部位。 局灶阶段肾小球硬化(FSGS)病变往往首先发生于皮髓交界处,如肾活检标本未取到皮髓交界处有可能使一些早期病变漏诊。

    4、观察系膜增生的程度。激素抵抗发生率在 微小病变肾病(MCD)中占7%,在轻度系膜增生性肾炎中占15%,而在 局灶阶段肾小球硬化(FSGS)中则接近70%。在病理形态上,也确实观察到 局灶阶段肾小球硬化(FSGS)中往往伴有程度不等的系膜增生。有人认为系膜增生是 微小病变肾病(MCD)到 局灶阶段肾小球硬化(FSGS)的一个中间阶段。

    二、免疫荧光

    微小病变肾病(MCD)患者肾小球系膜区和毛细血管襻无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沉积。部分病例可有少量IgG、IgM和补体局限于系膜区沉积,这种免疫球蛋白局沉积为继发于蛋白尿的非特异性滞留。 局灶阶段肾小球硬化(FSGS)中病变的肾小球系膜区可见IgM高强度沉积。

    三、电镜

    微小病变肾病(MCD)唯一的特征性病理改变是足细胞变化,电镜下可见广泛的足突融合,足突融合程度与尿蛋白排泄程度的关系并不一定平行,但肾病综合征的缓解与足突恢复正常相关。足突融合伴有滤过膜裂孔的变形、数量减少和裂孔膜消失。足细胞空泡变性更多见于 局灶阶段肾小球硬化(FSGS)患者,如 微小病变肾病(MCD)足细胞空泡变性很突出,要注意早期 局灶阶段肾小球硬化(FSGS)的可能。

    四、分子病理

    Dystroglycan是连接足细胞与GBM的一个重要分子。Dystroglycan在 微小病变肾病(MCD)患者肾小球中表达明显减少,在 局灶阶段肾小球硬化(FSGS)患者肾小球中的表达无显著变化。

    五、基因芯片

    利用激光微切割和基因芯片技术,Hodgin JB等分别对 局灶阶段肾小球硬化(FSGS)病人和 微小病变肾病(MCD)病人肾小球中基因表达谱进行了分析,发现 局灶阶段肾小球硬化(FSGS)和 微小病变肾病(MCD)患者mRNA存在明显表达差异和基因簇集现象。与 微小病变肾病(MCD)相比, 局灶阶段肾小球硬化(FSGS)患者肾小球中有134种基因表达上调,182种基因表达下调,而且这些基因与足细胞表型功能密切相关。这种检测手段也为 微小病变肾病(MCD)与 局灶阶段肾小球硬化(FSGS)的病理鉴别提供了新的选择。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