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医药资讯 > 心脏起搏器可改善1型肌强直性营养不良患者生存

心脏起搏器可改善1型肌强直性营养不良患者生存

2012-03-28 15:36 阅读:1125 来源:爱唯医学网 责任编辑:申琼鹤
[导读] 3月28日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的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显示,对于心电图提示心脏传导异常的1型肌强直性营养不良患者,置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与定期监测的非侵入性策略相比,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率。 巴黎Cochin 医院心脏与神经科的Karim Wahbi博士介绍,在

    3月28日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的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显示,对于心电图提示心脏传导异常的1型肌强直性营养不良患者,置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与定期监测的非侵入性策略相比,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率。

    巴黎Cochin 医院心脏与神经科的Karim Wahbi博士介绍,在中位随访7.4年期间,接受电生理检查并在必要时预防性置入起搏器的患者,死亡率比未接受电生理检查或起搏器置入的患者降低了仅40%.两组间的差异主要在于前者的猝死率更低。这一研究结果提示,传导系统疾病"是可预防性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1型肌强直性营养不良又称Steinert病,是成人中最常见的遗传性神经肌肉疾病,特征性表现是肌无力、肌强直、多重内分泌紊乱、呼吸功能不全,以及心脏异常。约有1/3的患者死于猝死。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和美国心脏协会(AHA)均建议,如果发现1型肌强直性营养不良患者存在完全房室传导阻滞或进展性高级别房室传导阻滞,就应当置入永久性起搏器;如果心电图发现存在1级房室传导阻滞或分支阻滞,建议预防性置入永久性起搏器。但这种侵入性干预措施对于猝死的预防效果,尚未在临床研究中得到验证。

    为此,研究者分析了2000~2009年期间参加DM1 Heart注册研究的连续914例1型肌强直性营养不良患者的资料。其中486例的心电图提示轻度传导异常。在这些受试者中,341例接受心脏病专家的建议接受了侵入性干预。对这些患者进行电生理检查发现,164例患者的HV间期超过70 ms,70例患者由心室刺激诱发出了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HV间期超过70 ms的患者置入起搏器(150例)或除颤器(14例)。侵入性干预组的其他患者未置入器械。其余145例患者根据心脏病专家的意见接受非侵入性干预。他们未接受电生理检查,也未置入起搏设备,而是由1名神经病专家和1名心脏病专家(均擅长治疗肌肉疾病)随访1年。共有49例患者使用了抗心律失常药物,包括胺碘酮和β受体阻滞剂。

    结果显示,在中位7.4年(0~9.9年)的随访期间,共有80例患者死亡(侵入性干预组50例,非侵入性干预组30例),即总生存率为74.4%.9年时,两组的生存率分别为76.7%和69.2%.在校正年龄、性别、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病史、左心室射血分数、PR间期、QRS波时限和心律等因素后,侵入性干预组与非侵入性干预组相比,死亡危险比(HR)为0.61。

    这一差异主要来源于侵入性干预组的低猝死率:猝死10例,其中8例置入了起搏器、1例置入了除颤器,1例未置入器械);非侵入性干预组猝死16例。"两组的9年累计猝死发生率分别为4.5%和18.0%."

    两组在呼吸衰竭死亡或其他原因死亡方面则无显著差异。"虽然该研究结果尚需获得其他研究的证实,但目前看来可以考虑对这一猝死风险高的人群采取侵入性干预。"

    原文地址:http://portal.elseviermed.cn/107/9154/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4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