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什么“跪姿”最美?难道不是“责任心”最美?
2017-02-28 20:01
阅读:1543
来源:掌上医讯
责任编辑:谢嘉
[导读] 近日,一张“医生跪着做手术”的照片,刷爆了新乡市不少市民的微信朋友圈,感动之余,有人将之称为“最美姿势”。原来是当地一名54岁的耳鼻喉医生在操作一台历时两个小时的气管异物取出术时,以跪姿一直坚持到了结束。
近日,一张“医生跪着做手术”的照片,刷爆了新乡市不少市民的微信朋友圈,感动之余,有人将之称为“最美姿势”。原来是当地一名54岁的耳鼻喉医生在操作一台历时两个小时的气管异物取出术时,以跪姿一直坚持到了结束。
凭什么“跪资”成为最美姿势?“站姿”表示不服?因为“跪资”最累?手术室轮转期间,我跟过多台气管异物取出术手术,站姿不比跪姿轻松,术者站着,弯着腰,手术时间长或者异物角度不佳时,术者的腰要一压再压,手术完成后经常需要助手或者护士扶着才能抬起腰,术毕也是浑身僵硬,大汗淋漓。“坐姿”也要**,难道我就轻松了?长时间坐着的辛苦,谁坐谁知道。
近年来,“最美”两个字频频出现在医护身上,社会上尽是褒奖赞扬之声,然而与此形成讽刺对比的是,很多时候“最美”两个字不仅不能让医护人员欣喜欣慰,而是心酸泛起。
怀孕女医生累到在手术室;
高龄老医生手术到虚脱;
术中突发疾病,医生打止疼针坚持手术;
医生长时间高强度工作至晕倒;
医生自己手术后第二天穿睡衣查看病人病理结果;
头顶输液袋打点滴工作女医生获赞;
护士带病工作,自己给自己输液,网友点赞;
轻伤不下火线,好像成了医护人员的标配;而重伤坚持工作,医护人员就能获得赞声一片。
如果你是手术台上的患者,看到自己的主刀医生累得冷汗直冒,你有什么想法?是感动还是害怕?
如果你是医护人员的亲人,看到自己的家人累到虚脱,带病工作,你是什么心情?是感动还是心疼?
如果你是当事医护,你对超负荷带病工作欣然接受吗?
设身处地想一想,这没有什么值得可歌颂的,这是医疗行业的一种病态,是由工作人员不足,患者爆满,制度死板引起的一种病态。支撑医务人员坚持的理由只有一个:责任心。
还有另一些“最美”。
年轻女护士坐在手术床一头,用自己的背托着正在抢救中的患者;
麻醉科医师跪在一位老人身边实施麻醉,这一跪赢得了众人的钦佩和赞许;
急诊儿科护士胡进喜跪床抢救患儿的背影被称为2016最感动的身影。
这些不过是大众看到的医护人员的工作常态中的一部分,姿势的选择是为了更好地救治患者,给患者赢得最轻的损伤,最佳的效果,更多的时间。他们选择这些姿势的理由也只有一个:责任心。
还有一些更美的“最美”。
护士握住手术台伤病人因紧张而瑟瑟发抖的手;
护士陪伴安慰临终癌症患者;
手术室医护人员用手机安慰哭闹小患者;
放射科医生怀抱患者的幼儿,让母亲陪伴恐惧的大女儿拍片,也让幼儿免受辐射;
女医生从惊慌失措的家属手中抢夺婴儿送入急救室。
其实这样的美在医院中也时有发生,医护人员安慰、鼓励、帮助病人和家属,对患者实施人文关怀,视病人如亲人,减轻病人的痛苦和紧张。这也是因为他们身为医务人员的责任心。
只要有责任心,为病人着想,就是医务人员的美,不一定非要医务人员对比付出代价才能称为“美”,才能被认同,被赞扬,那样的“美”是医务人员的无奈之举,也避之唯恐不及。所有为病人着想的医务人员都有资格被成为“最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