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前刊登了一篇文章,文章认为我们对待手机比对待医生更加诚实。2015年3月西奈山医学院研发的“西奈山哮喘健康”APP,可以让全球哮喘用户提供自己所在位置的地理位置,天气,污染等数据,让科学家可以在全球范围内研究哮喘症状。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也研发了利用智能手机加速度计,陀螺仪和心脏监测仪的APP,可以追踪药物剂量和癫痫发作之间的相关性。杜克大学也研发了使用iPhone前置*的面部识别APP,专门分析18个月婴儿情感反应,判断是否存在早期孤独症迹象。
这些大学的研究者表示,医生和病人正在进入一个时代,无论是通过心律跟踪器,还是GPS定位,或面部表情跟踪等技术,技术正逐步成为无所不在的医生。研究者表示,相比真人医生,用户或者病人更愿意将自己的隐私透露给APP,显示出智能手机和APP正在成为人类最忠实的朋友。与此同时,研究人员和医生手头上的调查本面对面收集到的数据,比如服药剂量,发病时间周期,症状等等数据,正在变得不那么可靠。
》》链接阅读:
有调查显示,目前有超过六成人会在去医院看病时上网搜索。根据浙江大学的一项专项调查发现,在目前最重要的医患沟通方式选择中,网络方式已经超越其他传统沟通方式排在了第二的位置。
当医生的诊断和网友从网上获取的信息出现不对等时,只有50%多的网友表示会相信医生。在超过一半参与调查的网友当中,很多人对百度医生其实都抱有半信半疑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