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肿瘤科医学进展 > [CSCO2015]徐建明教授:S-1 vs 吉西他滨,谁将是胰腺癌标准治疗

[CSCO2015]徐建明教授:S-1 vs 吉西他滨,谁将是胰腺癌标准治疗

2015-09-28 22:10 阅读:1539 来源:医脉通 作者:林* 责任编辑:林夕
[导读] 2015年9月16日-20日,第18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15年CSCO学术年会在厦门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

    2015年9月16日-20日,第18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15年CSCO学术年会在厦门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18日中午,医脉通小编有幸采访到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徐建明教授,徐教授就S-1 vs 吉西他滨在胰腺癌标准治疗地位,中国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专家共识内科部分解读等内容给出了自己的看法,详情如下:

   



    医脉通:您在本次CSCO大会上报告了一项在进展期胰腺癌患者中,S-1 vs 吉西他滨的开放标签,随机多中心研究,根据这项研究来看,S-1是否会撼动吉西他滨作为胰腺癌标准治疗的地位?

    徐教授:我认为这个应该会有影响。这项研究是一项随机对照的头对头设计,而且是非劣效性的。虽然得出来的研究结果,S-1组和吉西他滨组之间没有统计学的差异,P值也未达到统计学显著。考虑到当初设计的样本量不是很大,而且从整体生存期的总趋势来看,两组是非常接近。出于之前对样本量的考虑并不是从统计学的角度出发,结合该研究结果与S-1的原研国家日本的GEST研究很相似,我认为CFDA可能会考虑S-1在国内上市的可能性。

    医脉通: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是胃肠道肿瘤中患病率仅次于大肠癌的肿瘤。近年来患病有迅速增加的趋势,您在本次CSCO上对中国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专家共识的内科部分进行了解读,您认为这次更新的主要变化是在哪些方面,能为大家简要介绍一下吗?

    徐教授:内科部分的更新,实际上有几个比较重要的地方。第一个,应该是胃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分型,从原来的三型变为四型。1型2型患者是胃泌素比较高的,3型4型相对来说胃泌素可能更正常。对于1型2型的患者来说,1型是G1型患者,因为胃酸缺乏的萎缩性胃炎病人,这样会反馈性引起胃泌素升高。2型的患者主要是自主分泌的胃泌素增加,这些在临床实际上比较容易鉴别。相对来说,1型2型3型患者的分化偏好,3型中有一部分患者分化比较差,但是1型2型的患者分化是非常好的,4型患者分化比较差。这样分开以后,在治疗原则上可以比较好地区别对待。

    第二,这部专家共识着重对遗传性神经内分泌肿瘤有比较详细的介绍。在第一版的专家共识中没有提及到这部分内容,第二版里提到了比如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1型(multipleendocrine neoplasms type 1,MEN1)、VonHippel-Lindau (VHL)病、多发性神经纤维瘤(neurofibromatosistype 1,NF1)、以及结节性硬化症,分别对这四个病种进行了阐述。当然,相关的阐述目前还是局限在临床表现,至于要去检查哪些项目,共识里没有列出来,主要是考虑到临床医生如果有临床经验,自己会去查相关检验内容,查证之后就能诊断。所以,在专家共识中我们会讲到,以MEN1患者为例,如果神经内分泌肿瘤合并胰腺、十二指肠,或者是其他各个部位如甲状腺等很多部位的肿瘤,临床医生需要考虑到遗传因素,而后就会建议患者去做遗传检查。

    第三,是针对G3患者。之前对于G3患者,或是高增值的NET甚至G3的患者,是最早期的I期患者,我们不建议做术后辅助治疗。现在,国外有专家提出来像这种患者由于五年生存率还是比较低(约40--50%),所以建议这部分患者考虑接受术后的辅助性化疗。

    医脉通:长期以来,临床医生对神经内分泌肿瘤(NET)的认识不够,使其成为临床上的“疑难杂症”,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象,能为我们分析一下原因吗?

    徐教授:造成这种现象,主要是医生不了解这种疾病。因为这种病以往都是认为非常罕见的,检查手段也没有,以前都是靠做手术,或者做内镜切下来病理报告说类癌,再加上以往的病理也认识不清楚,拥有的临床检查手段,比如奥曲肽扫描,68Ga-PET-CT,都是没有的,而且就是现在绝大多数医院也没有这样的检查,基于这种现状去诊断这种疾病是非常困难的。

    现在随着病理对这个疾病的了解,以及临床检测手段的越来越多,对这种疾病的认识也就越来越清楚,当然还有就是现在治疗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药物也越来越多,医生们也越来越感兴趣。特别是国内的医生,很多都已经开始意识到我们对这个疾病的无知,所以会就越来越重视。由于之前的认识匮乏,所以关于疾病的诊断,往往是病人即使有症状,医生们会想到一些常见病,多发病,而不考虑神经内分泌肿瘤。当然这种疾病就是西方发达的国家从发病到真正最后确诊,平均也是要五到七年的时间,中国可能会比这个时间还要长,现在还没有这方面的数据。

    医脉通:近年来,随着科技进步,有哪些可以预测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生物标志物,能为大家介绍一下吗?

    徐教授:首先,这不是预测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标志物,而是说在病理诊断上,现在有一些标志物可以帮助形态学检查,进一步确诊是哪种类型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其次,现在大家比较公认的是CgA,它是第一个对判断预后可能有些帮助的指标,但是在临床上更多的认为检测血清CgA的水平,能够帮助我们判断治疗的效果,就像结直肠癌的患者CEA一样的,如果抗肿瘤治疗有效CEA就会降低下。

    医脉通:谢谢徐教授的精彩解答。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4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