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头条 > 基本药物制度改革向纵深推进

基本药物制度改革向纵深推进

2011-12-28 09:18 阅读:2941 来源:健康报 责任编辑:申琼鹤
[导读] 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近期五项重点改革之一。经过这一轮改革,**在广大的基层医疗服务体系构建了一套新的药品流通服务体系。鉴于基层以药补医的现实,基本药物制度在实施的同时,也促使基层医疗服务体系的运行机制发生了根本性变革。

    成就盘点

    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


    今年9月,国务院医改办宣布,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实现了在所有**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并实行零差率消瘦。我国基本药物制度已初步建立。

    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近期五项重点改革之一。经过这一轮改革,**在广大的基层医疗服务体系构建了一套新的药品流通服务体系。鉴于基层以药补医的现实,基本药物制度在实施的同时,也促使基层医疗服务体系的运行机制发生了根本性变革。

    此外,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为契机,由**主导的省级非营利性药品集中招标平台在31个省(区、市)广泛建立,以省为单位、主要招生产企业、量价挂钩、招采合一、双信封制、集中支付、全程监管的基本药物招标采购机制逐步建立和推广。

    国务院医改办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后,基层群众切实得到实惠,主要体现为“一降一升”。“一降”主要是指基本药物实行零差率消瘦和省级集中采购后,基本药物在基层的消瘦价格较制度实施前明显下降。截至今年6月底,基本药物在基层的消瘦价格较制度实施前平均下降约25%。“一升”主要是指医保报销比例明显上升。基本药物使用和报销政策逐步落实到位,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物报销目录,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已经达到60%以上,部分统筹地区提高到70%。超过90%的统筹地区开展了门诊统筹。

    在三年医改的五项重点工作中,基本药物制度和公立医院改革被并列为两大难点。对于基本药物制度应该如何评价,对于基层这项制度之后出现的问题如何看待,下一步如何发展,也一直在争论。即使在此次我们邀请的专家里,对这些问题的看法也没有完全一致的意见。不过,在公共空间,基本药物制度经历反复争论甚至被质疑,不见得是坏事。舆论的普遍参与使得医改过程透明,未尝不是这一轮医改获得的成果之一。

    专家视角

    不能再让基本药物制度改革“孤军深入”


    嘉宾:李  玲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

    李士雪  山东大学教授

    ■基本药物制度还不是非常成熟

    记者:距离国家启动基本药物制度改革已经有两年多时间,如何看待这项改革的成果?

    李玲: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简单地说,就是用国家的信誉来为老百姓举荐药品,国家要对基本药物的遴选、生产、流通采购、使用、补偿等一系列环节进行制度设计,保证老百姓得常见病时,都能得到性价比高、安全可靠的药。

    以“零差率消瘦”和“省级招标采购”为主要特征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触及了医药领域的核心问题——以药补医和药价虚高的顽疾,由此引发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政补偿、人事、分配制度和医药采购、配送制度的综合改革,开启了重构体现公益性、惠及老百姓的基层医药卫生制度的实质性改革。因此,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成为基层医改的突破口。

    我国实行基本药物制度比其他国家更为复杂,改革的难度、深度和广度是空前的。

    李士雪:通过基本药物制度几年的实践,目前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的框架已经形成。但严格说,我国基本药物制度还不是非常成熟。

    基本药物制度有3个目标:可及性、可负担、合理用药。这3个目标里,最受关注的是可负担,即药价是否下降。但就可及性而言,现在的基层用药还难以满足老百姓的需求。而在合理用药的问题上,由于涉及多个环节和部门,对医疗机构的合理用药在政策上和措施上都还存在诸多不足,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对于药费下降的数据,也应该进一步分析。比如此均费用下降,我们还要关注病人流向会如何变化,如果基层病人都流向上级医院,而上级医院的费用又居高不下,那么真正算下来,百姓的就医负担是否会下降?这些都还不得而知。建议好好做一下实施效果的第三方评价,找到实施结果和设计目标之间的差距。在评估过程中,特别要注意数据的真实性。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