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医学院Louis R. Caplan教授
20年以前,NINDS研究显示急性卒中患者静脉注射(IV) t-PA非常有效,而且治疗时,医师仅需要一次CT扫描结果和由时间及共患病组成的核对清单即可确定患者是否采用IV t-PA治疗。后来研究显示,即使是未接受过大量神经病学培训或无经验的人也可决定是否使用t-PA治疗。IV t-PA在这类卒中初级中心的应用曾经被认为是安全的,甚至在发生假性卒中的情况下IV t-PA治疗亦是可行的。
最新一期神经病学综述所讨论的IST-3研究进一步补充了IV t-PA治疗的相关信息。这些研究主要在欧洲和亚洲进行,研究方案采用简单的CT扫描技术。研究发现,即使CT扫描有陈旧梗死、新发梗死的表现和高密度血管征象时,IV t-PA的应用也是安全的。尽管有此类CT表现的患者比无此类CT表现的患者采用V t-PA治疗后确实更容易发生出血。对IV t-PA治疗后能继续自理的患者进行研究发现,尽管t-PA对陈旧梗死和新发梗死的患者有一些益处,但其预后仍比无病灶者要差。
在过去10年内,对接受血管影像学检查的患者进行研究显示,IV t-PA能使颅内动脉闭塞患者的预后改善30%。在过去一年,很多治疗试验显示,即使在使用了IV t-PA的情况下,动脉内介入(如血块收缩或动脉内溶栓)也能改善患者的预后。这些试验与上述的仅有CT扫描的研究不同,需要更多的技术和更多的神经病学或卒中培训及更多的专业知识。患者通过脑部和血管的CT或MRI成像确定是否有颅内动脉闭塞并判断闭塞部位和程度、是否已发生梗死及梗死灶的数量、是否存在可能的侧枝循环及其程度。这些试验主要是在全球学术性医学中心进行,这些中心掌握了该试验所需的技术以及拥有接受过高级别培训并在护理卒中患者方面有丰富经验的医师。
目前处理急性卒中的医疗场所有两种:一种是仅有CT扫描的初级中心,其诊治特点是只需核对清单而不需要高级别的卒中培训及相关的经验;另一种是学术性医学中心,需要高级的技术评价及高水平诊疗能力。我们没法确定这二者会如何改变。仅进行CT扫描的初级中心会不会通过远程医疗或快速转院[如静脉内溶栓[d**]—患者转院[ship])?或是很多初级中心是否会与高水平中心联合?是否会成立很多高水平中心?国家和社区是否会强制要求将卒中患者送至高水平中心?如果这样的话,这些中心又能否应付就诊量的大幅增长?请大家对此保持关注,一起见证这激动人心的时刻。
肺癌已成为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之首,分别占比19.59%和24.87...[详细]
在我国,肺癌发病率位居恶性肿瘤首位,约为46.08/10万,占所有恶性肿瘤...[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