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是第29个“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今年的宣传主题为“接种疫苗,保障健康”.不过,对于接种疫苗,有不少孩子家长都存在一定的误区。专家解答了在接种过程中遇到的不良反应以及如何应对等。
接种是预防控制传染病最有效方法
杭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预防所所长许二萍表示,一个孩子要接种14种由**买单的免费疫苗,可有效预防乙肝、麻疹、脊髓灰质炎等15种传染病的感染,还有几十种的自费疫苗可供家长选择。
不过,有的家长会有疑惑,小孩子生病难免的,何必身体健康还打那么多针,让孩子自身的免疫系统锻炼后获得免疫力不是更好?
对于这样的想法,许二萍并不认可,她说,诸如麻疹、腮腺炎和风疹一类的疾病不但严重,而且可在儿童和成人中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其中包括肺炎、脑炎、盲症、腹泻、耳部感染、先天性风疹综合征(孕妇在怀孕早期感染风疹会引发此症)和死亡。所有这些疾病及其带来的痛苦都可以通过接种疫苗避免。不接种疫苗会使儿童易受疾病侵害,而且这种受害并无必要。
而事实上,预防接种是预防控制乃至消灭传染病最经济、最简便、最有效的方法,也是增强儿童抵抗力的一项重要措施。
接种后出现异常,家长可以这样做
有家长担心,接种疫苗者会有一定比例发生不良反应,对孩子有风险怎么办?许二萍说,疫苗接种安全有效,但由于个体差异,或者接种前孩子健康状况欠佳而家长未告知医生,则有可能会有以下一般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大致有两种,第一种是局部反应,比方说:接种部位的皮肤发红、发痒、起硬结、肿胀、疼痛等。还有一种就是全身反应,类似于发烧、胃口不好、腹泻、呕吐、烦躁、易惹哭、轻微的皮疹等。”许二萍说,疫苗可能会使极少数受种者发生异常反应,但这个比例是非常低的,产生严重异常反应的情况更为少见。
因此,在孩子接种后,家长应该科学对待接种后不良反应。许二萍介绍,如果出现轻微发热、胃口不好等轻微的反应,只要注意休息、多喝开水、避免着凉等,1-2天这些反应就会自动消失。不过,一旦孩子反应强烈且持续时间长,就应立即带宝宝去医院就诊。
此外,许二萍还表示,接种疫苗虽然有风险,但这种风险已经被严格控制在了相当低的水平,由于害怕不良反应发生而拒绝疫苗,让孩子暴露在极大的患病风险中,才是不明智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