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由中国科协和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共同推荐的一项论文研究成果,由苏州大学药理学教研室秦正红教授领导的课题组,对眼镜蛇神经毒素进行研究后,发现其具有较好的抗炎和抑制炎性疼痛的作用机理。专家指出,此研究对研发无成瘾性和高效安全的镇痛新药提供了新思路。
秦正红领导的课题组研究发现,眼镜蛇长链神经毒素能有效抑制的炎性疼痛反应。这一作用不会被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阻断,但能被胆碱能受体阻断剂阿托品阻断,说明神经毒素具有的抑制炎性疼痛的作用,与胆碱能密切相关,而非阿片系统对神经毒素的镇痛作用有关。这一结论在疼痛电生理研究中也被证实。
他们的研究还证明脊髓前角神经元、中央导水管周围灰质、中缝核是神经毒素发挥镇痛作用的中枢部位,同时神经毒素对钠通道没有影响。该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中国药理学报》上。
2015年5月19日,由澳大利亚药理学会和英国药理学会主办的澳-英联合药理...[详细]
2月28日,GW制药宣布美国FDA授予该公司用于治疗儿童Lennox-Ga...[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