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其临床特征为表皮反复发作鲜红色或苍白色大小不一的风团,伴瘙痒或烧灼感。可由多种因素引发,其病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大多数荨麻疹属Ⅰ型变态反应,少数属Ⅲ型变态反应。
本病大致可分为以下数型:
1.风寒型 风团色白或淡红,稍沾冷水则可诱发,瘙痒异常,遇冷当风则加剧,遇热可减轻,口不渴,可伴有发热恶寒。舌淡苔殷白,脉浮缓。
治法:散寒祛风,透疹止痒。
处方:葛根12克,麻黄6克,桂枝6克,白芍10克,甘草6克,大枣15克,生姜6克。
加减:有表证加荆芥、防风;表卫不固加黄芪、防风、白术;久病体虚加当归、党参;瘙痒难忍加蝉蜕、白藓皮;久治不愈,反复发作加乌梢蛇。
用法: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疗效:上方共治疗99例风寒型荨麻疹,临床痊愈93例,好转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7%。
常用成方:可选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九味羌活汤等加减。
2.风热型 风团色红,连接成片,暴痒难忍,可有针刺样灼热感,遇热稍减,伴自汗口渴,甚则发热烦躁。舌红苔黄,脉浮数。
治法:清热疏风
处方:生地12克,连翘10克,桑白皮10克,牛蒡子10克,夏枯草10克,赤芍12克,生姜皮3克,地骨皮6克,地肤子6克,茯苓皮10克,蝉蜕6克,白蒺藜6克。
加减:反复发作者加地龙、蜈蚣、全蝎;合并胃肠道症状者加白芍、白术、蒲公英、厚朴。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疗效:上方共治疗23例风热及风热挟湿型荨麻疹,全部临床痊愈。
常用成方:可选银翘散、消风散、麻杳石甘汤等。
3.气虚型 风团如豆瓣大,成片,疹色与肤色一致,伴倦怠乏力,动则汗出。舌淡胖,脉弱。
治法:益气固表,祛风止痒。
处方:黄芪30克,党参30克,茯苓12克,补骨脂12克,当归12克,丹参12克,徐长卿24克,防风15克,白藓皮15克,乌梢蛇15克,甘草5克。
加减:疹色淡红,受风着凉者加麻黄、桂枝;腰酸冷痛,遇冷起白色风团加附子、肉桂;口干思饮,起红色风团者加生石膏、知母、川连。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2周为一疗程。
疗效:上方共治疗慢性属气虚型荨麻疹139例,临床痊愈89例,好转29例,无效21例,总有效率为84.9%。
常用成方:可选玉屏风散、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加减。
随着前列腺癌发病率的逐年上升,精准诊断与分层治疗成为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多...[详细]
综合治疗的必要性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治疗需要多模式、多学科的综合治疗策略。结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