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肾内科医学进展 > 中医辨证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

中医辨证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

2011-01-27 14:11 阅读:4066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水**南 责任编辑:水北天南
[导读] 急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急性肾炎,是一组不同病因所致的感染后免疫反应引起的急性弥漫性肾小球炎性病变

  急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急性肾炎,是一组不同病因所致的感染后免疫反应引起的急性弥漫性肾小球炎性病变,绝大多数为链球菌感染后所致,称之为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临床以血尿、少尿、水肿和高血压为主要表现。急性肾炎是儿科常见病症,占小儿泌尿系统疾病首位,发病以3~8岁小儿为多见,两岁以下罕见,男女之比约为2:1。该病发病较急,预后一般良好。本病相当于中医的“水肿”(急性期多属阳水)、“尿血”。
  病因病机
  感受风邪:小儿肺脏娇嫩,风邪犯肺,肺失通调,风遏水阻,不能下输膀胱,泛溢肌肤,发为水肿。
  湿热内侵:肌肤患有疮疖、湿疹等,由于风毒内归于肺,湿热内归于脾,风毒湿热外遏肌表,内归肺脾,肺失通调,脾湿内渍,脾虚不能制肾,则肾不能行五液之水,水气与邪毒并走于内,泛于肌肤,而引起水肿。热毒内传于肾及膀胱,伤及络脉,可见尿血。
  肺脾气虚:素体脾虚肺弱或水肿迁延日久,皆致肺虚气不布津,脾虚水湿不运,水肿难以消退,迁延日久,病证则由实转虚。
  辨证论治
  常证
  1.风水相搏证
  [证候] 水肿大多从眼睑颜面开始继而遍及全身,来势较急,颜面为甚,皮薄光亮,按之凹陷即起,小便短少而黄赤,或有尿血,起病前常有外感病史,未解者仍可发热、恶风、头痛咽痛、咳嗽、肢体酸痛、乳蛾红肿等,苔薄白,脉浮数。
  [治法方药]  宣肺开腠,利水渗湿。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四苓散。
  2.湿毒浸淫证
  [证候]  面肢浮肿或轻或重,小便黄赤短少或见尿血,常患有脓疱疮、疖肿等疮毒,烦热口渴,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方药]  清热利湿,凉血止血。 五味消毒饮合小蓟饮子。
  3.气虚邪恋证
  [证候]  本证常在恢复期或病程长者出现,肢体轻度浮肿或浮肿不显,面色少华,困倦乏力,纳少便溏,多汗易感冒,舌质淡,苔薄白,脉缓弱。
  [治法方药]健脾化湿。参苓白术散加减。
  变证
  1.水凌心肺证
  [证候]  全身浮肿,或有水臌,频咳气急,心悸胸闷,烦躁不能平卧,面色苍白,甚则唇甲青紫,舌质暗红,苔白或白腻,脉沉细或细数无力。
  [治法方药]  泻肺逐水,温阳扶正。己椒苈黄丸合参附汤。
  2.邪陷心肝证
  [证候]  头晕、头痛,视物模糊,烦躁不安,面红口干,恶心呕吐,肢面浮肿,小便短赤,血压高,甚至抽搐、昏迷,舌质红,苔黄糙,脉弦滑。
  [治法方药]  平肝潜阳,泻火息风。龙胆泻肝汤合羚角钩藤汤。
  3.水毒内闭证
  [证候]  全身浮肿,尿少或尿闭,头晕头痛,恶心呕吐,昏迷惊厥,舌质淡胖,苔垢腻色黄,脉滑数或沉细而数。
  [治法方药]  泻水泄浊,辟秽解毒。温胆汤合附子泻心汤。
  经验方
  1.肾炎尿血方
  [药物组成]  金银花20克,阿胶、玉竹、牡丹皮、旱莲草各9克,三七末3克(分次冲服)。
  [功效]  清热利湿,凉血止血。
  [适应症]  本病阴虚火旺者。
  [用法用量]  每日一剂,水煎分早、晚服。
  2.治血尿兼水肿方
  [药物组成] 生地黄18克。木通9克,白茅根31克,竹叶4.7克,汉三七末3克(冲服)。
  [功效] 凉血止血,利水消肿。
  [适应症]本病水肿与血尿俱明显者。
  [用法用量]水煎诸药,冲服汉三七末,每次1.6克,分两次服。
  3.越婢汤加减
  [药物组成] 炙麻黄6克,紫苏6克,茯苓皮9克,泽泻9克,苍术6克,防己6克,甘草3克,生姜6克。
  [功效] 祛风利湿。
  [适应症] 本病风水相搏,水肿、少尿明显者。
  [用法用量]  每日一剂,分两次服。
  4.朱全生经验方
  [药物组成]  麻黄4克,连翘、蒲公英各15克,杏仁、桔梗、白术各8克,前胡、车前草、猪苓各10克,赤小豆20克,益母草、白花蛇舌草各30克,甘草4克,生姜3片。
  [功效]  疏风解毒,利水消肿。
  [适应症]  本病风水相搏,水肿、少尿明显者。
  [用法用量]  每日一剂,分两次服。
  5.苗晋经验方——益气双补方
  [药物组成]  生地黄(大剂15克,中剂10克,小剂5克),女贞子(大剂15克,中剂10克,小剂 5克),旱莲草(大剂15克,中剂10克,小剂5克),茯苓 (大剂15克,中剂10克,小剂5克),山药(大剂15克,中剂10克,小剂5克),黄芪(大剂15克,中剂10克,小剂5克),丹参(大剂15g,中剂10克,小剂5克),益母草(大剂15克,中剂10克,小剂5克)。
  [功效]  益气养阴,凉血止血。
  [适应症]  本病恢复期之气阴两虚证。
  [用法用量]  每日一剂,分3次服。
  适宜技术
  1.中药外治法
  紫皮大蒜一枚,蓖麻子60粒。共捣糊状,分两等份,分别敷于腰部及足心,外用纱布包扎固定。为避免蒸发减低药效,可用塑料膜外敷在药物上,一周为一疗程,每周换药一次。
  2.饮食疗法
  冬瓜皮薏仁汤:冬瓜皮、薏苡仁各50克,赤小豆100克,玉米须(布包)25克,加水适量,同煮至赤小豆熟透,食豆饮汤。
  用于急性期水肿明显,或伴有高血压者。
  荠菜粥:鲜荠菜250克(干品90克),粳米60~90克。将荠菜洗净切碎,用粳米煮粥服食。用于各期之血尿。
  鲤鱼汤:活鲤鱼250克,将鲤鱼开膛去鳞及内脏,砂仁、豆蔻仁各3克,放葱、姜少许,再加水500~600毫升,不放盐,清蒸半小时,喝汤并食鱼肉。用于各期水肿。
  3.针灸疗法
  体针:取肺俞、列缺、合谷、阴陵泉、水分、三焦俞。**均用泻法。咽痛配少商,面部肿配水沟,血压高配曲池、太冲。
  耳针:取穴肾、脾、膀胱、交感、肾上腺、内分泌。每次选2~3穴,轻**,刺后可埋针24小时,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穴位注射:主穴有京门、膀胱俞。配穴有水道、足三里、复溜。每次选主穴、配穴各一个,每穴注入5%当归注射液0.5毫升,每日一次, 7~10次为一疗程。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