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福院士卸任!沈洪兵院士,任中国疾控中心主任
2022-07-27 17:16
阅读:6067
来源:综合整理
作者:爱爱医小编
责任编辑:爱爱医小编
[导读] 中国疾控中心近日已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划转国家疾控局管理。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2022年7月26日下午,中国疾控中心召开干部大会。2022年7月26日下午,中国疾控中心召开干部大会。宣布:高福由于年龄原因,不再担任中国疾控中心主任,由沈洪兵接任。同时,会议指出,中国疾控中心近日已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划转国家疾控局管理。据中国工程院官网介绍,沈洪兵是流行病学家,他出生于1964年5月,江苏省南通市启东人。
1999年,他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现复旦大学),获博士学位。曾任南京医科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兼任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流行病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生物与医学学部委员、英国皇家内科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士。资料显示,他长期从事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预防医学)方向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工作。2009年,沈洪兵著的《流行病学》一书出版,是「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他还从事肿瘤分子流行病学研究30年,在体细胞基因组层面首次揭示了中国人群肺癌关键驱动基因及其分子机制;不仅为研究肺癌发生发展机制提供了新靶点,而且成功应用于肺癌发病风险预测,为肿瘤基因预测和精准预防做出重要贡献,推动我国肿瘤分子流行病学学科跻身国际前列。2021年5月13日,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正式挂牌,他为副局长。2022年初,《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刊发了沈洪兵标题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后我国疾控机构改革发展需要思考的几个问题》的一篇长文。他认为,针对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暴露出的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存在的能力不强、机制不活、动力不足、防治不紧密等主要问题,新一轮的体制机制改革应重点推动完善补偿激励机制、医防协同机制、考核评估机制和人才队伍发展机制等。应该在实行财政全额保障政策的同时,建立保障与激励相结合、符合疾控机构特点的运行新机制。各级财政应足额保障属地疾控机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发展建设支出和人员、公用、业务等经费,建立财政对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储备的长效投入机制,并纳入政府经常性预算安排。落实「两个允许」要求,给予疾控机构内部分配自主权,激发机构运行活力。适时调整卫生防疫津贴和传染病疫情防治人员临时性工作补助,调动广大疾控人员和相关公共卫生人员的积极性。一是在公立医疗机构设立公共卫生科,加强对医疗机构开展疾控工作的督导、检查和考核,制定公共卫生责任清单和经费保障政策,推动将疾控工作纳入医疗卫生机构的绩效考核内容。
二是创新监督考核评价机制,探索在医疗卫生机构建立专兼职疾控监督员制度,以监督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开展情况,督促落实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责任。三是建立医防融合培训机制,对医疗机构临床医师进行公共卫生相关技能培训,对疾控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相应临床技能培训,推动疾控机构与医疗机构在科研培训和业务技术等方面开展横向合作。考核评估内容应包括各级疾控机构承担政府公共卫生职能和公益性任务的完成情况、对区域医疗机构承担公共卫生任务的指导和监督任务的完成情况以及辖区居民健康指标的改善情况等。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将考核评价结果作为疾控机构人事任免、评优评先、工资总额和奖励绩效核定等的重要依据,并与疾控工作人员绩效、进修、晋升等挂钩。
加大各级疾控机构用编、用人自主权,改革职称评审标准,合理增加疾控机构中高级岗位比例。他提出,健全公共卫生医师制度,培育壮大公共卫生医师队伍,探索赋予公共卫生医师处方权。设立公共卫生人才培育专项计划,建立公共卫生首席专家制度和特设岗位,选拔、培养公共卫生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
来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工程院网、中华流行病学杂志等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