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科收费单上出现“安抚费”和“手机消毒费”,这样的事儿近日遭人吐槽:“补牙每颗要收6元”安抚费“,难道护士说句‘别紧张’就要收钱?”“我是去看牙,又不是看手机,凭啥收我手机消毒费?”
医院解释说,是患者误会了。原来,“安抚费”是医生去除患者的龋齿后,用舒缓镇痛药物堵上牙洞,安抚牙髓,让受到激惹的牙髓逐渐恢复正常。而“手机消毒费”中的“手机”则是指牙钻,学名叫做“高速涡轮手机”,是医生给患者治疗时的必备器械。
如果不是专业人士,相信很多人看到这样的收费名目都会产生误解。再加上近些年来,医院乱收费、张冠李戴收费的情况时有发生:如有的患者住院10天,医院却收了15天的费用;有的男性患者的单据上出现了妇科收费项目。所以当治牙被收取“安抚费”和“手机消毒费”时,患者有了疑问不问医院,而是直接把帖子发到网上。
有不少医疗**就是因为这样的误会导致的,事情看上去很复杂,最后发现不过是医患双方对某个名称的理解不同而已。另一方面也暴露了中国公立医院长期处于垄断地位,缺乏竞争意识,不太在乎患者的体验感,不太注重与患者的沟通。
细节决定成败,医患沟通更是如此。首先,医生要把字写得尽量清楚些,话说得更通俗些,弃用容易产生歧义的词语。其次,对于难理解的术语和专用名词,医生应该给予更多解释,避免因解释不清为将来留下隐患。而对于一些共性问题,不如从宏观层面一揽子解决。因此很有必要对医疗常用词语或收费项目进行一次梳理,对容易导致误会的进行统一修改。如此不仅能减少医生解释的麻烦,也能大幅减少患者的误会。
最新!医生的平均年薪由改革前2011年的5.65万增加到2023年的19....[详细]
连续工作满15年或累计工作满25年且仍在岗的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在满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