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医患**频频发生,医患矛盾进一步加剧。从哈医大杀医案,到温岭杀医案,近年来发生在医院里的暴力事件屡屡成为舆论焦点。新的一年开始了,今年的医患关系能缓和吗?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首席骨科专家李佛保教授苦苦思索医患矛盾的症结。他从医50多年,他说自己不知看过多少病人,做过多少手术,效果尚好,从未遇到医闹事件,“我内心总是感恩病人,因为病人的痛苦、鲜血、生命教育了我,我也要向病友致歉,因为我是一个在不断犯错又不断改错中争取最小代价成功的医生,我胜在有错早改、快改,及时挽回损失,取得成功。”(2月26日《广州日报》)
换位思考是明智之举
很多时候,看到别人不可思议的时候,先想想自己是不是同样不可思议,这种换位思考是明智之举。
你批评别人无知前,想想自己是不是同样无知,是不是五十步笑百步。如果是,本质上又有何区别?你批评别人暴力不讲理前,先想想自己是不是同样站得住脚,因为这是你批评的底气所在。以自己为例子,因为我的懒惰,所以哪怕看到再懒惰透顶的人,我都会默默告诉自己——请你闭嘴,不要发出任何一个批评别人的字词,你何来底气?
以前,看到一个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人,我会觉得这个人真“厉害”.但经过诸多世事的教训和警告后,我现在的感受是,这个人是“骗子”的可能性更大。或许,他不仅仅是在欺骗别人,还在欺骗自己。我甚至有一个这样的观点,绝对的正确等于绝对的愚蠢。
如果一个人什么都懂什么都会做,那意味着他是真理的化身,哪里可能还会犯错?好吧!
但事实上,这个世界上根本不存在全知全能的人。把这个世界已经存在的所有知识和未发现的知识相比,只不过是沧海一粟,哪来永不犯错的人物呢?
但生活中,这种观点绝对正确与事实绝对错误的冲突比比皆是,但糟糕的是,“绝对正确”的人热衷打肿脸充胖子。他们喜欢把错因抛给别人,推卸责任。意思是我没错,错的是这个世界的某些个人。
真正聪明的人,不轻易推卸责任
而真正聪明的人,不管是不是自己的责任,首先就养成了不轻易推卸责任的习惯。根据我的观察,不管是不是你的责任,只要你竭力推卸责任,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反感情绪。这就是为什么医生越把责任推卸得一干二净,病人的火气和脾气越大,这些都是血泪的经验教训。
从医50多年,从未遇到医闹事件,按照体制的习惯,本来应该将这位骨科老教授送上神台,封上“感动中国”这样的溢美之词的时候。但这位医疗老专家的思想却异常***理性。他主动站出来向病人道歉,一句“因为我是一个在不断犯错又不断改错中争取最小代价成功的医生,我胜在有错早改、快改,及时挽回损失,取得成功。”的人生境界之高,令人感动。
在这个时代,谦卑、有勇气正视自己不足,敢于公开认错这种医者的精神正在渐行渐远。相反,在错误面前懦弱胆怯,千方百计地逃避、掩饰错误,回避矛盾,现在却正在医疗这个行业生根发芽。
不但对自己身上的过错坦诚相告,还不包庇和隐藏自己看到的错误。这位骨科专家践行的是一种公共知识分子的责任,公正客观的指出这个行业内的谬误。
客观面对“医患”,他如是说
他批评医疗界——大部分病无需做高级检查。许多病人每每就诊,都带了好几斤重的验单、照片,我看完后,可说大部分是浪费检查。说实话,大部分病是常见病,通过病史、视触叩听,基本可作出初步诊断。少数较重的疑难病才要做高级检查,如核磁共振、CT和验血,极少数做活检(病理检查)也可以发现。上了年纪的人影像检查都会有许多阳性报告,如骨质增生、间盘变性、膨出,绝大多数可不必处理。
他批评患者——病人应给医生信心和决心,而不是怀疑、给压力,如有的病人带着录音机、照相机与医生交谈,医生一看心理就凉了半截,术前睡不好,一上手术台手就抖,一碰到手术困难就犹豫不决、不果断,你说能做好手术吗?骂闹打行为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却伤身惹官司。冷静分析,互相沟通,有利健康,更有利于寻找有效的方法。
批评什么不重要,用什么样的态度去批评才是唯一重要的,态度决定一切。如果这种态度是真诚的,真心的为了这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哪怕忠言再逆耳,也能够打动影响人心。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如果你什么都没发现,何来改进的可能性和巨大空间?
再联想到一些**职能部门在对公共事务发言时,永远都是用一种绝对正确的口吻说话,从来不去检讨自己身上的错误和不足,也从来没有勇气去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这种强权者以身示范,恰恰是这个社会风气变坏的一个思想源头所在。当大家都指责指挥别人怎么干,挑别人身上的刺,唯独对“正确”的自己闭口不提,社会戾气就这样来了。
从医50多年的老教授用童言无忌的真,给这个流行“绝对正确”的社会悄悄上了一课——我们应该怎么看待错误,并从中学习到致胜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