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医视角 > 医生有义务给病人讲解病理吗?

医生有义务给病人讲解病理吗?

2015-08-27 15:06 阅读:1242 来源:知乎 责任编辑:李思民
[导读] 中国的医生诊治病人已经非常忙碌,那我们是否还有时间或者义务去给所管的病人讲解病因、治疗方法等比较专业的东西呢?

    医师在执业过程中,是应该向病人对疾病进行基本的宣教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第三章:执业规则 第二十二条:医师在执业活动中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法律、法规,遵守技术操作规范;

    (二)树立敬业精神,遵守职业道德,履行医师职责,尽职尽责为患者服务;

    (三)关心、爱护、尊重患者,保护患者的隐私;

    (四)努力钻研业务,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五)宣传卫生保健知识,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但是,你们可以去翻遍所有的法规,你们会发现,我不细说又怎么样,只要我也没胡说,就没有后果。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同样是在医生这个群体里面,大家对这件事的看法还有分歧。因为实际情况就是:这事做了是好人,不做也不算坏人,人没病你告诉他病入膏肓,这才叫坏人。

    那是不是患者的知情权就完全没有保障了?也不是。基本的还是有保障的。我说一个大多数人接触得最多的「在门诊看病开处方」为例,我们国家的处方管理办法中规定了:

    第二章 处方管理的一般规定

    第六条 处方书写应当符合下列规则:


    (一)患者一般情况、临床诊断填写清晰、完整,并与病历记载相一致。

    (四)药品名称应当使用规范的中文名称书写,没有中文名称的可以使用规范的英文名称书写;医疗机构或者医师、药师不得自行编制药品缩写名称或者使用代号;书写药品名称、剂量、规格、用法、用量要准确规范,药品用法可用规范的中文、英文、拉丁文或者缩写体书写,但不得使用“遵医嘱”、“自用”等含糊不清字句。

    也就是说,一个医生对于病人最基础的宣教,是有保障的,它体现在处方上,这是开给谁的处方,什么病,开什么药,多少药量的,怎么吃,每次吃多少,处方上面必须写清楚。这实际上很大程度就是门诊求医者的核心需求:医生,我得了什么病?我现在应该怎么办?

    在这以外呢?病人会不会还想多了解一些情况?会的,我坐了这几年门诊,关注自身健康的患者占比是能让人感觉到明显在增加,一年比一年多的。即使有些人看到后面还有很多人排队,不好意思占时间问,但其实他们内心有不满,觉得唉怎么会是这个样子。他们还想知道:我这个病是怎么来的?我如何避免再得?我现在除了回去吃药还要注意些什么?

    那么临床医师的宣教为什么总是那么令人不满意?因为:

    后面真的好多人排队。公立医院排队排成什么样我就不再赘述了。医生也感觉到压力,看不完没法下班,不让加号还可能被砍,谁不想尽快多看几个病人,反正你不清楚就不清楚吧按我说的办事情还是会往比较妥当发展。尤其是轻症、常见病,在医生的角度看,他会希望花更多时间在那些需要花费心力才能挽救的病患身上,这是一种医疗资源分配的合理化,那么通常就不想跟轻症患者费那么多的口舌。

    中国的医生并不擅长解释病情。警校都教犯罪心理学和审讯技巧,医学院可从来没有广泛开设过关于医患沟通技巧的任何课程。我们在医学院做了5——8年不等的书虫,钻研的都是怎么治好这个病,并没有人提醒我们沟通技巧有多重要,教我们如何把话说得深入浅出或如何让病患疯狂地爱上你深刻地信任你。不同于美帝等国家,在进入临床以后,我们的单位也鲜少提供这方面的培训。一切都要靠个人摸着石头过河,那么这方面技巧良莠不齐不是很正常吗?

    有的时候,医生并没有被尊重。

    伤医事件已经不是什么罕见的事了,当你面对一个不知道接下来会不会捅你的人,你会倾向于「少说少错」。可怕的不仅仅是开门看诊来什么样人都有可能,更可怕的是由于量刑过轻(我这句话才过轻),出现了一些认为打医生我自豪打医生我乐意的人,比如:

    你看,这位先生居然还觉得他的诉求很简单。而实际上,冤有头债有主,折磨人的不是医生,而是病痛,害你得病的可能有很多原因,但不是医生害你得病。你要希望,你自己都给不了自己希望,你妈都给不了你希望,你我非亲非故几块钱挂号费你问我要人生希望?他的这个诉求,的确不是临床医生的义务,如果他去精神科挂了号,那么倒勉强可以算是精神科医生的义务,但他不管,他认为不满足他的这个诉求就活该被捅死,也就是说,这么一个不合理的诉求,它还高于医者的生命,满足不了你就该拿命赔我。好比我去肯德基,我说我要吃火锅,没有?我捅死你。我还洋洋得意,我还上网到处去吹牛:看!老子这么客气跟肯德基说,就吃个火锅而已这么简单的诉求,他居然都不满足我,捅死活该!

    除了人身安全缺乏保障,民科的泛滥也导致部分民众对专业医师的话语信任度下降,让医生感觉到很可能说了也白说。民科的话漂亮呀,他爱怎么吹怎么吹,天花乱坠脑洞大开,说话又不纳税。今儿说我是硕士明儿说我是博士,总能忽悠到一帮人。一知半解照样卖弄:

    我在皮肤科开保湿制剂,为何学通皮肤的解剖和生理,为何要搞清楚皮脂的成分结构,为何要天天看文献比对现有制剂的安全性、疗效、利弊对比……人家就拿一个中学生物细胞膜结构说事,也不管细胞膜这种流动是怎么流,跟保湿跟有没有关系,驴唇不对马嘴给你一套,照样脸不红心不慌,我怎么比得过!你教我!我要是去跟他理论,论到一半他鼻子流动到眼睛上面去了怎么办!

    而在不信任专业医师的情况下,患者的需求会非常难满足。有病来看医生,病情不典型去做检查出来有病,病人可能觉得我就跟你说我有病吧你还检查你是想赚钱吧?病情典型不需检查直接开药,病人可能觉得我就那么一说你也不检查,你怎么知道我是不是真有病啊?没病来看医生,你不给他检查,病人可能觉得你不在乎我的感受,你给他检查查完了真没有病,像公子大白这样的病人还是觉得你就是不在乎我的感受!我要捅死你!

    有的时候,冷冰冰的话语是基于冷冰冰的事实。医生是一个经常给人带来噩耗的职业,人不在医院死,在哪里死?相比暴尸荒野,在医院死还是比较体面的死法了。有的时候,医生说出来的话难以接受,是因为事实本来就是那么惨不忍睹。

    拿韩雪事件里医生的话来说:「我不是心理医生,没功夫考虑你的感受。」这话很不好听,但是它基于一个事实:急诊管救命,没工夫管感受。我们把这话稍微修饰一下,变成:「我不是心理医生,没有办法在感受的困扰上帮助你。」可能变客气了,可是患者肯定还是不爽,因为事实就是那么丑:你在外面也许呼风唤雨,在急诊,你的病不重你就不重要,而你要的,急诊无法提供。

    解决之道?

    一些比较好的民营医院,通过提高诊金控制门诊人流量,保证每个患者的就诊时间充足,达到“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宣教”的目的,这是因为民营医院承担的社会责任小,他们的这个举动也许导致能获得优质医疗资源的人远远不能覆盖需求,但还有公立医院在,没关系。

    那么公立医院怎么办?公立医院在行动,制作常见病的FAQ放在门诊供病人取阅,我来不及告诉你,我一时想不到什么好的比方告诉你,还有FAQ在,没关系。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4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