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击脑血管病的漫漫征程中,需要你我共同努力,合力推动卒中事业发展,这是一项属于我们的事业!汇聚力量,共护健康!
——摘自中国卒中学会成立短片
[点击查看原图]
大会开幕式现场
在姹紫嫣红、生机蓬勃的初夏之际,中国卒中学会第一届学术年会携手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2015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闪亮登场。2015年6月27日上午,在王拥军教授和David Wang教授的主持下,大会正式拉开帷幕。
[点击查看原图]
王拥军教授和David Wang教授主持开幕式
中国卒中学会荣誉会长王陇德院士在大会致辞中热烈祝贺两大会议的同时召开,他们的携手将开启我国脑血管病防止学术交流事业的新篇章。2015年初,中国卒中学会成立,使命是着重做好学科发展规划,建设和培训卒中防止专业化、规范化和高水平的医疗机构以及医务人员队伍,推动卒中防止医学研究的持续进步与发展,为提高我国卒中防止水平做出积极贡献。中国卒中学院、国家“十二五”重大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脑血管病流行病学数据发布、海外华人联盟、中国卒中奖等,都将在今天一一亮相,他们无一例外都为中国乃至全球的卒中防止事业的发展贡献着力量。
[点击查看原图]
中国卒中学会荣誉会长王陇德院士致辞
中国卒中学会第一届年会和天坛会也得到世界卒中组织的支持和参与,世界卒中组织主席Stephen Davis来到大会现场祝贺会议召开,表示能参与到世界上最重要的卒中会议之一感到非常的高兴。中国在卒中防止上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为降低全球卒中负担、长期诊疗卒中患者承担了责任。
[点击查看原图]
世界卒中组织主席Stephen Davis致辞
在初春成立的中国卒中学会,蕴含着无限的能量和动力。北京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方来英表示,我国脑卒中在临床和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和显著进步,卫计委愿意参与并支持将这些成果在社会中推动,围绕着社区干预和知识传播等开展工作。
[点击查看原图]
北京卫计委主任方来英致辞
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已经走过了14年,成为了国际品牌。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院长、首都医科大学副院长王晓民表示第15届又增加了新的内涵:和新诞生的中国卒中学会学术年会同时召开。中国卒中学会的成立是中国科协史上的一件空前标志性事件,开创了首个二级学科以下的仅以单纯疾病成为国家一级学会的历史。
[点击查看原图]
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院长、首都医科大学副院长王晓民致辞北京天坛医院院长**也表示第15届天坛会是一个转折点,除了两会合一,还实现了“医教研防”的融合,新的平台将会给各个学科提供新的发展机会。除了关注脑血管病,“心脑同治”的概念也得以探讨,两会合一的转折将成为我们国家卒中防止事业的一个新起点。
[点击查看原图]
北京天坛医院院长**致辞
中国卒中学会的使命
2015年1月18日,中国卒中学会成立,作为中国脑血病研究与国际学术交流的平台、中国脑血管病防止规范化平台,中国卒中学会沟通**与学术资源,以提升脑血管病患者福祉为目标,致力于降低卒中发病率、复发率、死亡率、致残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中国卒中学会汇聚了脑血管病防止及研究力量,广泛开展临床研究、机构认证、培训及健康教育,为**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咨询和建议。
中国卒中学会会长赵继宗介绍说,中国卒中学会成立已在全国招募了3000余名注册会员,到年底预计会达到两万。会员可享受以下福利:免费在线学习和接受培训;参加学会会议可得到优惠;优先获取学术期刊。第一届青年理事会承担了培训青年医生、加强科研创新的工作。第一批共有6个分会成立:介入分会、脑血流与代谢分会 、医疗质量管理和促进分会、遗传学分会、转化医学分会、康复分会。6月26日,常务理事会通过将成立第2批的6个分会:新医药研发与评估分会、移动医疗分会、脑血管病外科治疗分会、重症脑血管病分会、卒中高危筛查和管理分会、中西医结合分会。
[点击查看原图]
中国卒中学会会长赵继宗介绍中国卒中学会
中国卒中学会还积极参与到社会公益活动中,2015年6月11-12日,中国卒中学会组织了“红手环走进中国工程院”的活动,为400多名院士做颈动脉三维超声检查和健康咨询服务。6月27日,红手环志愿者服务团正式成立。
中国卒中学院开学啦
中国卒中学院是中国卒中学会创办的面向脑血管领域医师和科研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和学术交流平台。中国卒中学会副会长徐安定教授表示中国卒中学院内容专业而且具有多样性,包括会议视频、基础培训、专业文献、移动查房、网络会议、国际在线。可利用移动客户端方便快捷学习,免费向中国卒中学会会员开放。本次大会的视频也可以在此平台上观看。
[点击查看原图]
中国卒中学院开学典礼
中国卒中中心联盟项目启动
中国卒中中心联盟(CSCA)是由国家卫生计生委神经内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支持和指导,中国卒中学会主办的中国卒中医疗质量改进项目,旨在推进我国标准卒中中心的建设,建立基于当地急救系统的接转诊模式,制定卒中规范化诊疗的标准操作流程,构建中国卒中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模式,开展临床实践教育培训。
中国卒中学会副会长董强教授讲到流程时提到,两年进行一次中心的审核,依次进行标准制定、医疗机构申请、医院评定、授牌、指导监督,全程进行数据的采集、管理和监督。目前已经有455家医院申请加入中国卒中中心联盟医院。
中国脑血管病流行病学专项调查
过去3年来,由国家科技部、国家卫计委疾控局、全国脑血管病防止研究办公室、国家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及中国卒中学会共同组织实施的中国脑血管病全国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已顺利结束,预计今年年底这些新的数据将会得以公布。
第一届大奖花落谁家?
为了表彰我国脑血管病领域做出积极贡献的集体和个人,中国卒中学会特别设定了三个奖项。
“创新研究奖”授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的施福东教授团队,表彰其在“脑卒中的免疫机制和免疫干预”上做出的成绩。在过去20年,他们针对急性卒中免疫治疗进展,对免疫机制进行深刻的探索,利用免疫调节剂进行了系列临床研究。
“中国卒中奖”授予张和教授,为了表彰其在推动中国卒中医学的进步所作出的努力和贡献。张和教授是国际华人脑卒中同盟创办人,转化神经科学研究协会创办人,现任罗马琳达大学终身教授、生理系主任和脑损伤研究中心主任。张和教授提出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损伤的新概念,已经开始改变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实践和管理;他提出的血管神经网络的新概念,推动了脑卒中病理生理的研究。
本届大会最重要的“中国卒中终身成就奖”授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的饶明俐教授。饶教授获各种科技进步奖17项,发表论文286篇,主编、主审或参编专著23部;2002年在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的领导下组建了脑血管病学组;主编我国第一部《中国脑血管防止指南》,为规范我国脑血管病的防止工作打下了基础;获得国家卫计委脑卒中筛查与防止工作卓越成就奖;历任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常委,吉林省神经病学分会及东北三省神经病学协会主任委员及名誉主任委员。
聪明、智慧和才华闪耀在饶明俐教授人生中的每一个阶梯,勤奋、刻苦和严谨让她攀登了医学的高峰,治病救人和教书育人是她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为此,她甘愿付出自己的一生,无怨无悔。
让我们首先从抗血小板疗法来进行讨论。毫无疑问的是,阿司匹林对于卒中的二级预...[详细]
研究者正在尝试使用一种有力的影像学检查工具,对难以寻觅的癫痫病灶进行定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