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证明如何从医院流出
然而,事件还存在着一些疑点:这些出生证明是如何因“疏忽”而流出的?负责管理出生证明的卫生机构原本就应有严格的管理制度,为何此前未能防止证明流失?另外,在永安被发现的11份证明有3种批次,其中两个批次有多个连号,那么,从信阳市妇幼保健院遗失的究竟有多少?该院是否自查
10月9日,记者专程来到河南省信阳市妇幼保健院,试图解开这些疑惑。然而,让记者惊讶的是,该院医务科科长刘天良(音)在听说此事后,一口否定这些出生证明系从该院流出。
“你说的这11张涉嫌伪造,肯定不是真的嘛!假出生证明现在几乎是泛滥了,每年来我们这儿鉴定的太多了,我们用肉眼看一下就能辨认。造假泛滥在中国很正常嘛,就像你们的记者证,我们也不知道真的假的。”刘天良说。
“公安部门鉴定机构已经鉴定了那些印章都是真的,怎么会是假的?”记者问。
“现在伪造公章太厉害了,通过高精度扫描后造假太简单了。上面的号码都是随便编的。鉴定也鉴定不出来,肯定是假的。”刘天良一再辩解。
这样的说法很快就被否定了。记者随后赶到信阳市卫生局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科,该科负责人吴科长向记者说明了来龙去脉。
“出生医学证明是由我们市局每年根据各县区出生人口年报情况,向省里进行预订,再发放到各县区,再由县卫生局或县妇幼保健院发放的,以县为单位进行管理。信阳市妇幼保健院实际上是信阳市浉河区妇幼保健院,是个区级机构。”吴科长说。
他进一步解释:“按照卫计委《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办法》,证件的领取有一整套规范程序,假如你们这个县向市里领取,某某号到某某号之间都像人民币一样的,不重号的,就是说你分发到哪个地区都是固定的,我们一查就知道真假,是不是从你这个地方发出去的。”
记者以在永安被发现的出生医学证明作为例子,将其中一个编号提供给该科工作人员。经现场核查,该证明的确在信阳市妇幼保健院2010年7月份领的一批证件范围内。他们证明,公安部门前来求证时,他们已进行过核查,11份中只有1份不在他们领取的编号范围内。
吴科长还证实,在公安局过来调查后,他们前往信阳市妇幼保健院进行了调查,并对他们进行了处理。
“严格地说,出生医学证明必须三分开管理,就是说拿章的人、拿空白证的人、签发的人都是分开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就能发现哪里有管理漏洞。信阳市妇幼保健院原来只有一两个人在那儿管理。我们到那儿核查以后,才规范起来,印章由院长管着,证由刘天良管,签发又是另一个人。”对于证明如何从医院中流出,吴科长如此分析。他还指出,若不执行三分开管理,一旦造成流失,问题将很大,“比如说信阳市妇幼保健院,它不光负责他们医院的,还负责全区的分发。所以我们要求他们在往下分发的时候也要登记,过去可能存在管理上不那么严格的问题。”
出生证明流出将干扰打拐
当听到记者说,在永安市一张出生证明被卖至1.3万元时,吴科长发出了长长的惊叹:“我们发放出生医学证明都是免费的啊!”
合法、免费就能获得的东西,为何还会有人冒着触犯法律的风险倒卖它?为何又有人愿意出高价购买
“因为它可以被非法使用。”林新建对此分析后认为,这种真出生证明流入市场的危害性极大,“如果是伪造的,我们很容易就能辨别出来,而如果证明和印章都是真的,除非形成一定规模再加上细心排查,否则的确很难发现。”
而如果没有被警方发现,这些真出生证明所造成的危害将更大。“首先,出生医学证明是公安部门给居民上户口最重要的凭证,这些出生证明的流出肯定严重扰乱了公安正常的户籍工作。”林新建分析道。
“更关键的是,我们公安系统一直强调打拐工作,如果一个小孩是被拐卖来的,他的户口不在当地或者没有户口,那我们肯定要提取他的DNA列入公安系统打拐数据库;但是如果有人拿着这样的出生医学证明在当地给他上了户口,我们肯定就不会无端地去怀疑他。这也就意味着买卖来的儿童到此就被‘洗白’了。”林新建分析,这是此类出生医学证明流出的最大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