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主讲人英洪友 - 医学资源下载
2013-08-26 05:00
阅读:340
来源:爱爱医
责任编辑:爱爱医资源网
[导读] 【ppt】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主讲人英洪友 - 医学资源下载 资源作者:朝云哥哥 资源分类:医学 - 基础医学 资源属性:PPT 资源售价:0 爱医币 资源大小:0.14M 关注入数:102 人次 评
【ppt】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主讲人英洪友 - 医学资源下载
资源作者:
朝云哥哥 资源分类:
医学 -
基础医学 资源属性:
PPT 资源售价:0 爱医币
资源大小:0.14M
关注入数:102 人次
评论人数:0 人
下载人数:13人
上传日期:2013-07-30 19:26:42
第一节 结胸与藏结的比较
128、问曰:病有结胸,有藏结,其状何如?答曰:按之痛,寸脉浮,关脉沉,名曰结胸也。
129、何谓藏结?答曰:如结胸状,饮食如故,时时下利,寸脉浮,关脉小细沉紧,名曰藏结。舌上白胎滑者,难治。
130、藏结无阳证,不往来寒热,其人反静,舌上胎滑者,不可攻也。
一、基本概念
结胸:
病邪结聚于胸部与腹部,以胸腹部疼痛为主的病证。——实证
藏结:
阴寒内结、虚实夹杂的病证,临床表现近似于结胸。——虚实夹杂证
二、结胸与藏结的比较
1、脉象(借脉象论病机)
结胸:(有力)寸脉浮,关脉沉——病邪由表入里,结聚人体中上部。
藏结:(无力)寸脉浮,关脉小细沉紧——中焦正气不足,寒邪结聚在里。
2、性质和部位
结胸:阳证,多见实热证,亦有寒实证。邪结于腑。
藏结:阴证,正虚邪实证,虚寒证与寒实证并见。邪结于藏。
二、结胸与藏结的比较
3、临床表现
相同点:胸腹部胀满疼痛。
不同点:
结胸:发热;烦躁;便秘;不能食。
藏结:无热;安静;时时下利;饮食如故。
4、治法
结胸:攻下。
藏结:不可攻。(扶正祛邪并用)
第二节 结胸证治
痰热结胸 —— 大陷胸丸证
热实结胸 —— 大陷胸汤证
小 结 胸 —— 小陷胸汤证
寒实结胸 —— 白散
一、痰热结胸
131、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也。所以成结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结胸者,项亦强,如柔痉状,下之则和,宜大陷胸丸。
大黄半斤 葶苈子半斤,熬 芒硝半升 杏仁半升,去皮尖,熬黑
上四味,捣筛二味,内杏仁、芒硝,合研如脂,和散,取如弹丸一枚,别捣甘遂末一钱匕,白蜜二合,水二升,煮取一升,温顿服之,一宿乃下,如不下,更服,取下为效,禁如药法。
提要:1、比较结胸和痞证的成因
表证误下
病邪内陷
“发于阳”(体质偏阳,有实邪)
——结胸
“发于阴”(体质偏阴,无实邪)
——痞证
提要:2、大陷胸丸证
主症:结胸主症——胸腹部胀满疼痛
“如柔痉状”——项强,甚至抽搐、角弓反张,发热汗出,不恶寒
病机:痰热结聚胸膈(部位较高),经气不利
治法:逐水破结化痰
方药:大陷胸丸
提要:2、大陷胸丸证
大陷胸丸方组成与用法:
甘遂——攻逐水饮。
大黄、芒硝——泻下结聚
葶苈子、杏仁——逐水化痰(上焦)
白蜜——缓和药性,保护胃气
服法:煎丸顿服。甘遂用末。
二、结胸危重证
132、结胸证,其脉浮大者,不可下,下之则死。
133、结胸证悉具,烦躁者亦死。
脉浮大——脉证不符,邪盛正虚
烦躁——神志被扰,正不胜邪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