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协和医院国际医疗部一诊室,一位婆婆指着待产的儿媳,笑眯眯地对医生说:“边大夫啊,您当年接生的孩子现在也要当爸爸啦,我带着儿媳妇又来找您啦。”话音刚落,一起来陪诊儿媳的妈妈叫起来:“您就是边大夫?”一手指着孕妇:“她也是您接生的呀!”
其实,这样巧合的事情,在边旭明5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屡见不鲜。经过她的手来到这个世界的孩子“已经多得数不清”,她还用自己的医术和勇气,帮助众多被判了“死刑”的胎儿来到了人间,给千千万万个家庭带来了欢乐。
边旭明,被业内同行亲切地称为“大产婆”。
熟悉边旭明的人都知道,她是个不愿意把事情做“绝”的人。
应该说,来找她接生的人,大部分都是别的医院不愿意收或治不了的,再凶险的情景她都见过,但不到万不得已,她绝不肯把手术做到“极致”——切子宫。
她不忍。
有位产妇,下午生产完一直到夜里3点多,子宫都不收缩,当边主任被从家里叫过来急诊时,值班的医生还在不停地为孕妇揉肚子(帮助子宫收缩),一边揉,一边用热毛巾刺激。看到她进来了,开玩笑地说:“我知道您要说什么!‘宁肯切我的子宫,也不能切病人的’,我再揉一会吧。”
还有位产妇,基础疾病非常多,等生产时候,孩子保住了,但她自己的凝血功能却特别不好,出血怎么止都止不住。这种情况下很多医生会选择“一切了之”,边大夫却舍不得。她想遍了所有的办法,遗憾的是,效果都不好。
在ICU,同事纷纷劝她:“边大夫,子宫诚可贵,生命价更高啊!”“不要等到想切时候切不了了!”她知道,也许切掉子宫是唯一可行的办法,下决心做切除术前,她第一次在上台前掉了眼泪。
“我实在是想遍了所有的办法,就是保不住,心里甭提多难过了!”时至今日,这件事依然成为她的一个心结,语气中满满的遗憾。
她说,“我相信,这种到最后,破坏性的、做绝了的手术,我们在全国是最少的。”她觉得之所以会这样,和手术前充分的准备,和协和人的素质有关外,还在于兄弟科室的帮助,在于协和整体实力的强大。
边主任常对手下医生说:“如果我们的患者不顺利,没有得到一个好孩子的时候,你得记住她;如果患者顺利生了健康的宝宝,就甭惦记她了。”她解释说,对一个家庭来讲,头一个小孩出问题是件很大的事情,一定是有什么原因,所以碰到这种患者,她的习惯是“不松手”,她会对患者打包票:“下次来找我,我包到底。”
“我生怕自己晚节不保,可还是忍不住往火坑里跳。”边旭明开玩笑地说。
边旭明长年坚持临床教学工作。
1983年起担任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临床指导老师,1986年起担任妇产科临床教学老师,2005年起担任博士生导师。现如今已是桃李满天下。
最新!医生的平均年薪由改革前2011年的5.65万增加到2023年的19....[详细]
连续工作满15年或累计工作满25年且仍在岗的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在满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