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毛细支气管炎(bronchiolitis)是一种婴幼儿较常见的以毛细支气管为主的下呼吸道急性感染,仅见于2 岁以下婴幼儿,多数是1~6 个月的小婴儿,发病与该年龄支气管的解剖学特点有关。因微小的管腔易由黏性分泌物、水肿及肌收缩而发生梗阻,并可引致肺气肿或肺不张。其临床症状如肺炎,且喘憋更著,以明显的喘咳和缺氧症状为特征。
补液疗法是急性毛细支气管炎主要的治疗手段,对于无法进食的患儿常采用胃内补液或血管内补液,但是两者的作用区别尚未有充足的证据来指导临床实践。发表在2012年12月21日的《柳叶刀 呼吸系统疾病》的一项最新研究对静脉内补液和鼻饲管补液疗法的优越性进行了比较。
这是一项多中心、开方、随机实验。研究者纳入了2009年4月1日至10月31日记2010年到2011年就诊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医院的2-12月大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这些患儿都是在毛细支气管炎发病季节到医院就诊的。研究者通过电脑生成的序列将患儿随机分为静脉内补液治疗组和鼻饲管补液治疗组,将患儿住院时间长短作为疗效评估进行分析。
结果发现:381名进行鼻饲管补液疗法的患儿平均住院时长为86.6小时,378名接受静脉补液的患儿平均住院时长为82.2小时,时间上没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接受重症监护治疗、辅助呼吸协助及不良事件的发生在两组之间没有差异。在实验过程中,有7名患儿因鼻饲管无法插入,故而转为静脉导管补液治疗,相反,有56名接受静脉补液治疗的患儿因静脉导管插入困难转为鼻饲管补液。其余患儿均只需一次就可顺利插入。鼻饲管插入成功率为85%,而静脉导管插入成功率为56%。
结果证实,胃补液疗法和血管内补液疗法都是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补液治疗的有效手段。但是在实施操作中,鼻饲管插入的成功率要高于静脉导管,因此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进行补液治疗时,可以首先选取鼻饲管插入途径。
最新!医生的平均年薪由改革前2011年的5.65万增加到2023年的19....[详细]
连续工作满15年或累计工作满25年且仍在岗的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在满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