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8点,医生们陆陆续续来了,护士们的工作量又到了一个小高峰:将焦急等待的患者分诊,“送”进各个诊室。小朱护士在扩音器里喊着:“接下来我念到的5位病人请到2号诊室门口等待……”一批病人刚分流完,后面的又一拥而上,把分诊台围了个水泄不通。
挂上号不容易,每个病人都担心自己错过了,宁愿站着守在分诊台,看看自己的号排到哪儿了,护士们必须花大量精力安抚病人。小白就不停地劝着一位耳朵不太好使的老先生:“大爷,您去那边坐着,到了我一定叫您。”有位外地来的中年妇女说:“早上我白排了俩小时的队,消化科的号没了,怎么办?”护士解释道,您得早点来,或者预约,实在不行您跟医生商量,看能否加个号。一位年轻女士问:“我光开药怎么挂号呀?”护士告诉她,挂一个“取药门诊”的号就行。还有位小伙子匆匆忙忙跑来说把号给弄丢了,护士只能领着他直接去找医生说明情况……
时钟指向10点,候诊区的人终于少点了。叶护士长一直在各诊室间巡视,看看医生们的患者量如何,她边走边擦着额头上的汗。从一大早到现在,她和同事们屁股就没挨过凳子,更别说喝水、上厕所。小朱、小白都是孕妇,也是如此一刻不停地忙着。怀孕8个月的小朱,每天腿脚都是肿的;怀孕5个月的小白,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脚翘高,缓解缓解胀痛感。
叶护士长告诉记者,每天有1000多名病人到东院内科门诊就诊,全靠7位护士手工分诊。这里涵盖了7个专业组的48位医生,共有30个诊室,比2003年的诊室数翻了一番,护士数量却没增加,每个人的工作量都非常大。前不久,有位护士分娩的当天,还在上班。
正说着,一位女医生气呼呼地过来诉苦。叶护士长一问,原来是病人要求开药,但因医保限制医生不能开。病人不理解,张嘴就骂,还扬言要打她。叶护士长一听,赶紧找病人调解,小李则立刻打电话和保安联系。“这样的事几乎天天有,还有更恶劣的。”小李打完电话说。
眼看着快到中午了,不少诊室门口还有病人在等待,还有医生等患者的——病人早上分完诊后不知去向,医生有事离开诊室时便交代给分诊台,如果病人来了给自己打电话。而个别来晚了的病人发现医生不在,等一分钟都不耐烦,不停地催促护士叫医生回来。
一句“谢谢”能温暖半天
一天下来,记者发现,北京协和医院无论咨询台还是分诊台的工作人员都很负责,对患者的问题从不推诿,指导得非常细致,如咨询台的工作人员常对病人说,“您看着我手指的方向,往前走30步”、“您身后正对着那个时钟下面的窗口”等。而大约仅一成患者会说“谢谢”、“麻烦您问一下”等敬语。叶护士长说:“工作虽辛苦,但时间长了也习惯了。病人一句简单的‘谢谢’就能让我们温暖半天。”
对患者进了医院就发懵,任文胜建议:首先,医院在墙上都贴着楼层设置、各种流程等指示内容,病人稍微留意下就能得到帮助;其次,患者若不知道要看哪个科,一定要把症状讲清楚;最后,医生若解释得不清楚,患者应追问几句,毕竟咨询台和分诊台不可能回答所有问题。
2015年5月19日,由澳大利亚药理学会和英国药理学会主办的澳-英联合药理...[详细]
2月28日,GW制药宣布美国FDA授予该公司用于治疗儿童Lennox-Ga...[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