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医药资讯 > “科硕门”风波的背后

“科硕门”风波的背后

2012-03-26 10:05 阅读:5792 来源:健康报 责任编辑:申琼鹤
[导读] 近日来闹得沸沸扬扬的本科非临床专业科学学位研究生或将不得报考执业医师考试事件,最终以卫计委报考政策不变的回应而终结。记者在一些贴吧和医学专业网站上看到,许多关注这一政策的网友纷纷转发,留言中不乏对医学科学学位硕士的祝福。 采访中,许多专家表

    近日来闹得沸沸扬扬的“本科非临床专业科学学位研究生或将不得报考执业医师考试”事件,最终以卫计委“报考政策不变”的回应而终结。记者在一些贴吧和医学专业网站上看到,许多关注这一政策的网友纷纷转发,留言中不乏对医学科学学位硕士的祝福。

    采访中,许多专家表示,在此次“科硕门”风波中,许多令业内担心的医学教育现状和政策执行当中的模糊地带都得以展现。他们提出,医学教育如何明确培养目标、规范课程设置、规避逐利倾向,如何避免教育阶段和实际需求相脱节等,都需要相关部门审慎地思考。

    风波始末

    今年全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现场报名将于4月6日之前完成。3月中旬,武汉大学医学部、宁夏医学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最先发布消息,称卫计委即将下发指令性文件,规定“研究生可以本科学历或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历报考执业医师资格,科学学位研究生不得以研究生学历报考”。

    消息传出后,许多可能受到影响的考生在网络上以各种形式表示抗议,要求允许他们参加考试。记者了解到,受影响较大的,主要是以检验、护理、药学、生物医学、管理、化学等非临床本科专业跨专业考取各医学院校科学学位的研究生。

    网友DXYer本科学的是非临床专业,后通过跨专业考试成为科硕中的一员。他在一封致卫生主管部门的公开信上说:“这40个字将我们跨专业考研的艰辛、3年硕士求学的奋进、家人的支持和期许击得粉碎。”许多非临床本科跨专业报考的学术型硕士认为这封信代表了他们的心声。

    3月24日,卫计委、国家医学考试中心分别在其网站贴出信息,称“对于参加医师资格考试的医学研究生,其报考条件仍执行原有规定”。信息发出后,一些学生在网站发帖表示“心理一直悬着的石头落了下来”。记者从一些医学专业网站上了解到,安徽省考生表示当地已经可以报考;而来自上海市的消息是,“今年是科研型硕士的最后一次机会,明年开始一刀切”。另有一些省份的工作人员对学生能否通过资格审核的答复仍然模棱两可。

    科硕专硕是怎么混淆的

    在此次事件中,“医学科学学位硕士”成为关注焦点。

    记者查阅有关资料发现,早在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召开的第十五次会议就决定调整医学学位类型,并增设医学专业学位。根据会议精神,国家规定医学硕士、博士两级学位分为“医学科学学位”和“医学专业学位”两种类型,明确科学学位人才的培养侧重于学术理论水平和实验研究能力,以培养从事基础理论或应用基础理论研究人员为目标;而医学专业学位则侧重于从事某一特定职业和实际工作的能力,以培养高级临床医师、口腔医师、卫生防疫和新药研制与开发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是否具备最基本的五年临床医学教育,这是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最根本的区别,也相当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报考门槛。科学学位研究生在报考时则不设专业限制,其课程设置和教学大纲等也不符合临床医师培养要求。”中国医师协会副秘书长陆君对记者说。

    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王宪是国务院学位办学术委员会委员里仅有的两位读医科的人之一。她告诉记者,该校从1998年开始,就对两种学位进行了严格区分,在学生培养方式上也有很大差别。“在北大,科学型与专业型研究生(硕博连读)培养时间都是5年。5年中,科学型研究生有4年是在做研究,而专业型研究生则必须完成3年系统化、严格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在事件争议中,有一些学生提出,他们考取的是“临床医学方向科学学位”,不让考执业医师资格不合理。对此,王宪解释说,科学学位也有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等多个方向。临床医学方向虽然听起来与临床关系紧密,但培养目标还是与临床相关的研究人才,而不是临床应用型人员。“这其中有的学生不清楚情况,也有些学校和导师本身就没把专业型、科学型分清楚,或者揣着明白装糊涂。”

    采访中,许多专家和管理者告诉记者,虽然我国从1998年起就分设专业学位和科学学位,但并非所有医学院校都完成了这种学位分设,一些院校还在以一种方式同时培养医生和医学科技研究人员。另外,一些学校为了增加生源,利用学生想去做临床的心理,有意误导学生,让他们认为科学型硕士将来也能当大夫。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4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