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医视角 > 医生是否会被人工智能取代,AI专家这么看

医生是否会被人工智能取代,AI专家这么看

2017-04-26 18:08 阅读:8122 来源:菩提医疗 责任编辑:谢嘉
[导读] 去年3月,“阿尔法狗”与韩国名将李世石进行一场人机大战,备受瞩目,就像当年IBM的“深蓝”大战一样,最终人工智能阿尔法狗再次颠覆现实,以4比1的战绩又一次战胜了人类,于是人工智话题再次被摆在了风口浪尖,成为热点。
  去年3月,“阿尔法狗”与韩国名将李世石进行一场人机大战,备受瞩目,就像当年IBM的“深蓝”大战一样,最终人工智能阿尔法狗再次颠覆现实,以4比1的战绩又一次战胜了人类,于是人工智话题再次被摆在了风口浪尖,成为热点。

  人工智能也像当初的”互联网+”一样,辐射在各个行业中。当然,医疗领域对人工智能的结合,也早已展开,并且发展迅速。这一新技术带给人们兴奋和喜悦的同时,也不免带来了几分担忧和恐惧。越来越多的人想知道,人工智能在未来会完全替代医生吗?

  1、人工智能可以为医生提供决策支持

  IBM堪称“AI+医疗”的翘楚。在医疗领域,IBM Watson可以在17秒内阅读3469本医学专著、24.8万篇论文,69种治疗方案、61540次试验数据、10.6万份临床报告。通过海量汲取医学知识,包括300多份医学期刊、200多种教科书及近1000万页文字,IBM Watson已在短时间内迅速成为肿瘤专家。

  IBM中国研究院的张雷博士介绍,沃森以肿瘤为重心,在拿到一个问题后,会进行一系列的计算,包括语法语义分析、对各个知识库进行搜索、提取备选答案、对备选答案证据的搜寻、对证据强度的计算和综合等等。沃森的主要技术原理是通过搜寻很多知识源,从多角度运用非常多的小算法,对各种可能的答案进行综合判断和学习。其中的一个关键步骤就是评价备选答案的可靠性,从关键字、地理位置、类型等多个维度对答案的可靠性进行检测和量化的评价。

  Watson的到来其实就是为医生添了一个得力助手,尤其将训练好的模型应用到基层,基层医生便随时随地有一个可信赖的助手来帮忙提醒。同时,沃森还可以为我们的肿瘤医生提供合理的诊疗方案。

  2、诊疗决策最终还是由医生做出

  张雷博士认为,目前人工智能系统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仍面临不少挑战。例如,深度学习是非常前沿的研发领域,对于人工智能在辅助诊断、病历识别等方面的应用,不少医师与患者还认为“不可能、不靠谱”,这还需要医疗行业更新观念。

  百洋医药集团3月28日和IBM在北京的签约,无疑是沃森进一步融入中国医疗领域的标志,对中国医疗智能化发展也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百洋医药集团董事长付钢指出,人工智能的能力毫无疑问将日益强大,但医生永远不会被人工智能取代,传统医疗到智能化的转变就好比冷兵器到***的进化,过去的医生像武林高手自己练自己的能力,每个医生的才华都是靠自己的勤奋学习,积累经验和病例沉淀起来的,热***就像是超人能力的工具,年轻的医生用一个智能化的工具,像战士拿着一把***和武林高手对抗,谁赢谁输不好说。***不是代替医生,而是提升医生的服务和诊疗能力。

  人工智能的特点是能够处理大量数据和信息,这就需要足够的原始数据进行支持,但在医学很多领域缺少足够的原始数据。IBM沃森健康负责人吴一多以沃森为例,谈到面对所谓经验上的东西沃森是支持的,沃森所提供的医疗方案背后都有实证支持。“面对疑难杂症,这点沃森解决不了,疑难杂症没有一个标准化,沃森无法实现学习。”

  克劳斯-彼得·阿德拉森是维也纳医科大学一名计算机科学家,同时也是《人工智能医学》杂志的总编。他表示,行医远远不是处理数据这么简单,病人和家属的情绪抚慰,在实践中把握细微差别,学习掌握不确定性,无论哪一点,都离不开人类医生。最广博的医学数据和最顶尖的处理能力,都无法教会一台电脑如何像人类医生那样爱护病人。沃森不是万能的,虽然它现在已经名声在外,但是它毕竟只是一个医生助理的角色,电脑医生的设想还需要走很长的路。或许今后,人机协作才是发展的最终方向。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