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人文与临床实务总是两张皮,两台戏。如何将医学人文的理念、意识融入临床流程之中,转化为一种能力、技能,如何以共情为基础改变服务心态,减少医患冲突,是医院管理者和医生关注的话题。临床人文胜任力锻造的问题由此也引起了关注。
患者为什么来医院?
张中南教授曾经说过患者求医有四大诉求:
1、 快点治好病(转化恢复速度不一)
应对:病程发生发展有规律,解释“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2、 千万别出事(尽量杜绝医疗差错)
应对:区分无计可施、有技难施、有技误施,减少差错。万一出事怎么办?有预告,有预警,有预案。
3、 少花冤枉钱(担心别有过度医疗)
应对:价格与诊疗决策公开,坦诚,落实知情同意。倡导必要的开支不能少,该花的钱不能省,好钢用在刀刃上。
4、 把我当人待(表达人性化的服务)
应对:培育共情,把心交给患者,获得共识、尊重和理解。
医学百年不变的四大特征:
1、 医学的不确定性:无法做出确定性的预测与承诺。
2、 生命的多样性: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
3、 疾病转归的复杂性:向愈、迁延、恶化的几率兼有。
4、 医患的主-客间性:不是纯粹的客观性,也非纯粹的主体性,而是客观性-主观性参半。
当今医院竞争发力点何在?
1、 规模:需要打问号,共识认为,床位数大于1000时,患者的服务感受与满意度会下降。
2、 高精尖设备:几乎均等化、齐一化了。
3、 新技术开展:获益与风险并存。
4、 重点优势科室:受服务半径病种分布、人才分布规律制约,每个医院都有长有短。
5、 临床科研与论文发表:患者获益不彰显。
6、 不断提升的服务品质:患者可以感受到,能够入心。
7、 服务文化的锻造:既是软实力,也是巧实力。
人文是临床技能和胜任力
·人文医疗(临床医学人文)是践行“身-心-社-灵”全人医学模式的重要理论与实务探索。
·临床医学人文,又称人文医疗,是医学人文五大谱系中(人文医学、人文医疗、人文医教、人文医管、人文医改)最重要的分支。
·人文医疗包涵了一系列实用的临床技能和人文胜任力。
陪伴—见证—抚慰—安顿:高级技术
·陪伴、见证、抚慰、安顿是高级的人文技术,是最基本的临床人文胜任力,必须得到重视与优先发展。
·卢森伯格(哈佛医学院):疼痛、失能、衰退、死亡是人类疾苦的四大困境,医生护士迷失于13600种疾病的析因及诊疗路径,没人去理会那四大困境。
·对付四大困境,药物、针具、手术刀固然重要,但基本对策是陪伴、见证、抚慰、安顿。
陪伴艺术的临床拓展与困境
·陪伴的实证研究实例
(1)围手术陪伴(着眼于手术品质的提升与**的降低)
(2)肿瘤绝望者**防范的专题陪伴
(3)临终关怀生命终末期的陪伴
(4) 专科特色的陪伴,如ICU
·陪伴研究有被动倾向,多指向冲突防范,欠主动
·四大不足
(1)宗教情怀的缺失
(2)多数陪伴研究着眼于医疗事故与医患冲突的防范,而非身心社灵全人关怀水准的提升
(3)社工、志愿者的支撑与支持力度不足,一则非医疗话题打不开也解决不了,二来临床一线人手严重不足
(4)陪伴与身心抚慰脱节,陪伴的品质与成就感不足
临床医学人文的核心理论
·叙事医学:对冲循证医学(证据主义)
·医患共情与共同决策模式:对冲技术主义、家长制决策,缓解医生代理决策的道德风险
·关怀理论:对冲冷漠、傲慢、信任危机,不仅研究关怀心的发生于关怀能力的发育,还要研究伪关怀与反关怀。
·安宁缓和医疗(姑息治疗):对冲功能主义、单行道思维,永不言弃。
·信仰治疗:医患直面疾苦与死亡的精神发育,接纳痛苦,豁达生死,培育“信—望—爱”。
·场所精神建构理论:建构有人性光辉的科室文化与场所文化,如手术室文化、ICU文化、抢救室文化,注重庄严、神圣境遇的营造,环境气场与人格气场、道德气场的统一。让患者获得三重信任(技术信任、道德信任、人格信任)。
临床实务:新三大疗法
1、叙事疗法:认知疗法(宣泄,减压,共情与共识);平行病历;认知日记(共情,反思,医患亲善关系);陪伴的艺术;灵性照顾艺术。
2、尊严疗法:建构患者尊严(生命终末期,长期照顾境遇)维护与评价的指标体系,拓展生命质量的认知与呵护项目。
3、信仰疗法:技术处置之外,困难与生死哲学的导入与教化,“信—望—爱”境遇的建构。
临床医学人文三大胜任力
1、 沟通能力:倾听,感受,需要,请求
2、 共情能力:进入苦难的境遇,与之共享与分担
3、 关怀能力:关注,关切,关心,牵挂,抚摸(身体技术),抚慰
关怀何在?在医疗中,还在医疗外,是主体还是附庸?
关怀何为?如何在临床中导入?有没有操作规程?如何细节化、流程化?
关怀何用?如何评估隐形与显性、患者的获益性和医方的效价比?
关怀理论何在?即学术底气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