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笔者看到一篇河北医科大学附属以岭医院医学影像科李小佼写的一篇文章,写的是四个医生聚会,每人讲述了一件身边感人的事情。看完之后,每件事都觉得异常感人,现将其中两位医生的讲述摘录如下:
医生夫妻对职业的奉献精神
非典那年,我在医院救治非典病人,因为我和爱人都是医生,爱人的那家医院没有非典病人,我便电话告诉她每天接送孩子上幼儿园,我这些天按照上级要求不能回家。爱人让我安心工作,孩子的生活由她全面负责。我在医院和同仁们夜以继日的工作,把每个病人都精心救治。这样不知不觉中,我们在医院忙碌了一个多月,非典终于被战胜。我当时第一个愿望就是出院后亲自去幼儿园接一次孩子。那天下午风和日丽,我没有通知爱人就回家了。我提前去了幼儿园,当放学铃响起时,我激动的心情一直没有停下。孩子们如雏鸟一样叽叽喳喳地跑了出来,父母们领走了自己的孩子,可是,我的孩子呢?我的心一下子紧了,我急切地问正在关门的值班人员:我的孩子她在哪儿呢?没上学么?值班人员说:你是小芹的爸爸吧?跟我进来吧,她在里面。我怀着一种不安的心情跟着值班人员走到了教室,我看到教室里面一位年轻的女教师正在认真的教小芹学钢琴,女儿一招一式学的非常投入。值班人员告诉我,孩子寄住在幼儿园已久,我的爱人也参加了非典一线工作,她为了能让我安心工作,谎称她每天接送孩子,还告诉幼儿园老师不要把此事告诉我。我望着可爱的小女儿,心中百感交集,此时真正体会到了爱人那颗炽热的爱心和教师的敬业精神。
母亲在危难之时做出的决断令医生们肃然起敬
我曾经接诊过一个肺癌晚期患者,她是四十多岁的农村妇女,由于家居偏远山区,当地医疗条件极差。当她得知自己身患绝症后,拒绝治疗,她的理由是:她上有年迈的公婆,下有正在求学的两个孩子,并且一个孩子即将高考。如果她接受治疗,公婆无人伺候自不必说,两个孩子的前途必受影响。她要继续干活,和丈夫共同支撑这个家。丈夫劝她治病,又央求我们有什么好办法让她既能减少痛苦又能照顾家。我给她开了些扶正祛邪的药物,劝她还是尽早配合医生治疗为好。
二人走了后,我一直为他们的遭遇担忧,大概半月过后的一天,二人又来了,虽然能看出他们一路风尘的样子,但他们精神都很好,尤其是那妇女,决然看不出她是病入膏肓的患者。妇女说要在这里治疗,做一般治疗,生命能延长多久算多久。我们医生都很惊讶。她说:为了给孩子省钱,为了不让孩子看到她现在的样子,她必须做出这样的决定。看来她此来以看病为幌子,实际是为了孩子的前途啊。这是伟大的母亲在危难之时做出的断然决定,我们都肃然起敬。医生们为她减免了部分费用,尽力延长这位母亲的生命。她给即将高考的孩子写信谎称自己得了普通的病,不要担心,好好读书。孩子信以为真。又过了三月左右时间,母亲的生命如枯树般已无生机,弥留之际,她从枕边取出几封信,告诉我:麻烦您以我的名义继续给我的孩子寄信,记得半月寄一次,直到他参加高考。逝者如斯,悲人泪下。我依嘱完成其愿。高考过后一个月,父亲给我们送来一袋红枣示谢,告诉我们孩子不负众望已考入大学。我托着那袋红枣,力感千钧。
风从湖面掠过,湖面荡起美丽的涟漪;风从田野飘过,染青了沉睡刚醒的禾苗;风在果园徜徉,把花粉播在了希望的田野上。轻轻地、悄悄地,一种温柔的过往,竟使得这万物萌发出生机勃勃的幽香。风,便是这平凡的奉献者,它成就了一种可以穿越平凡的伟大。医生也是如此,医生肩上扛的不仅仅是救治病人,更多的是爱与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