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科室主任的职责包罗万象,既需要长远规划,也要想办法解决随时遇到的难题。怎样履行好职责?10月24日,在第四届中国医院临床专科建设与发展论坛上,浙江省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主任陈海啸分享心得,讲述一个科室主任每日、每月及全年的工作清单。
陈海啸认为,设置科主任的终极目的是提高医院的运行效率,而科主任要做的首要工作是关注临床医疗服务,其次是激发科内人员共同的价值追求。科主任只有像齿轮一样精准地联系上下级,才能让科室实现可持续发展。
科主任的“每日清单”
陈海啸设置的科主任每日督查指标与议题中,排在首位的是“出现门诊病患的时间点”.这源于门诊患者对科室的重要性,如果没有门诊病人,科室的生产力就无法发挥。此举也促进科主任更好地监控每日门诊量。
第二是“首个门诊医生出现的起始时间”.监督第一个门诊的启动时间,可以预防各种延误和瓶颈,保持科室平稳运作。
第三是患者数量。
第四是急诊病患从进门到医生治疗的等待时间。因为这影响着科室服务水平、病人生命安全,以及病人和员工的满意度。
除此之外,科主任最好每天抽出时间亲自去安抚对科室医疗服务感到失望的患者。陈海啸特别强调,科主任要把员工和医生的满意度纳入部门主管及科内会议的议程,并定期监督与检讨。
科主任的“月度要务”
让一个科室维持高效运转,科主任需要设定并跟踪月度指标与议题,其中应包括质量指标与员工指标。在陈海啸看来,医院的满意度调查结果是最为主流的医院满意度测评方法,患者满意程度也是医疗质量的终极指标。而考核员工指标的重要内容则是员工流动性与满意度,科主任必须每月进行回顾。
不可否认,医生永远是科室管理的重中之重。陈海啸提出,作为科主任,要将科室打造成让医生能深度致力于临床的地方,而不是只热衷于写SCI文章的“论文高手”,因为SCI会使医生难以将大部分精力聚焦于医疗服务。
陈海啸表示,科主任还要力争每月与分管领导进行一次有效沟通:“大多数科主任不重视沟通,认为只要能按时参加上级会议就已足够,但事实并非如此,与上级有效沟通后,上下才能行动一致。”
科主任的“全年重点”
与医院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完成相同,科主任也要每年进行一次自我考核,其中包括与院领导及职工讨论本科室的发展是否与医院战略一致、第二年的发展规划等,而不是被动地一味迎接年终考核。
陈海啸认为,务实的绩效评估体系能有效反应管理者、员工和部门的实际绩效。“目前,大多绩效评估采用主观且缺乏评价基准的方式,而不是客观的明确衡量指标。因此,科主任要不断改进现有的评估方式,这也是科主任一年当中应着重关注的部分。”
对于每年与医疗器械商签订**合同之事,陈海啸坦言,很多科主任在这方面总是遮遮掩掩,甚至不愿意在公开会议上提到某个品牌,其实这是没有必要的,科主任完全可以考虑**商所提**品的性价比,并评论产品的成本和效益,让采购阳光化。
◆现场提问1:如何改造科室员工?
陈海啸:一个成功的领导者需要有很多追随者,他要用言行传达自己的价值观。所以,重要的是你如何去激发大家的动力,使大家形成共鸣,达成共同的奋斗方向,而不是试图改造谁。
很多科主任自认为了解员工的性格、脾气和家庭状况,但对员工的价值追求很疏远,这就需要他们提升沟通能力。其实,对员工价值观的培养常常是无效的,每个人的价值观在10岁之前就已基本形成,来到科室工作往往是25岁以后,改造起来很难。不过,科主任虽然改造不了员工的思想,却可以改造他的部分行为,就算改造不了24小时,也可以改造工作时间的8小时。
◆现场提问2:科主任最基础的工作是什么?
陈海啸:作为一个科室主任,工作要回归原点,那就是关注基本的临床医疗服务,照顾好这个科室的患者。第二是想办法激发科内员工的动力,一起追求一个共同的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