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医患关系紧张,许多人都在思考医生和病人应该是怎样的关系,怎样才能改善医患关系?在这个互联网连接一切的时代,又能否利用互联网技术更好地连接医生与病人?
在北京协和医院骨科医生余可谊的眼中,良好的医患关系应该是“医生专业,病人信任”. 医生专业意味着什么?“我认为就是在工作中秉持‘以病人之事为优先(Patients first always)’,这种职业的态度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培养的,责任心是慢慢长出来的。所以,我这种对待病人的态度也不是一开始工作时就建立起来的,而是在协和文化的熏陶下,在出国学习的经历中,在自我摸索的实践中逐步地去改进它、完善它,是一种修炼的过程。”余可谊如是说。
余可谊医生采用给病人留***码的做法更好地连接医生和病人。有人说,这种给病人留***码的做法既不新鲜,也不时尚。不新鲜,是因为很多医生会给病人留***码;不时尚,是因为这种做法也没有什么互联网元素。其实,余可谊也并不提倡每个医生都给病人留***码这种方式,每个人都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出选择,他倡议的重点是“更好地连接医生和病人”,从原始的书信到时髦的微信,这一切都只是手段。
余可谊讲了一下个人的做法:“我有一个***码是专门用来联系病人的,一方面我可以了解病人手术后的恢复情况,万一出了问题,他们能够及时联系上我,以免耽误治疗、病情加重;另一方面专门使用一个***码,也是希望工作和我的私人生活不要太多的重叠。”
很多时候,病人接到医生的电话还是挺高兴,因为自己的手术医生惦记自己的病情,还能够主动打电话过来商量一下时间安排,会有些感动吧。医生呢,虽然花了一点时间,但感受到了浓浓的谢意,心情也是舒畅的。手术对于外科医生来说,是每天的日常工作;但对于病人来讲,则是影响到全家上下的人生重大事件。作为外科医生你要确信你的手术会帮助到病人。尽管手术结果不可能百分之百完美,但在你做决策的时候你要相信自己能做到这一点。人与人之间真心相对,真诚沟通,信任的建立就比较容易。
余可谊讲述了春节期间收到的让他颇为感动的短信:“一个腰椎间盘突出的女病人,本来也是准备春节后手术,但是病情加重了,节前曾给我打了一个电话,我评估了一下她的病情建议她节后尽早手术,但如果出现马尾神经症状如大小便功能障碍宜急诊手术,而我过节准备回老家,如果病情加重,建议她不必等我了。大年初四的时候,我们组的住院医师通知她住院,结果她因为病情加重已经做了手术。一般这种情况下,医生和病人之间也就不再联系,但第二天我收到她的祝福短信,讲了一下具体情况并说自己手术后恢复不错。”
当前,互联网技术蓬勃发展,互联网的第一个特征就是“连接一切”,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也有人与设备、设备与设备、甚至人与服务之间的连接。在这个互联网连接一切的时代,我们能否利用互联网技术更好地连接医生与病人呢?
而余可谊正好是一名互联网改变医疗的支持者。他看到了可能性、看到了挑战,更是看到了机会。当然,新技术不意味着必然的进步,当看到百度将搜索指引到虚假医疗广告的时候,当看到微信平台上虚假的养生信息泛滥的时候,我们都有更大的责任感去利用好新技术。但从长远来看,他相信开放、共享、透明的互联网能让病人更容易找到好医生。
余可谊有一个梦想,让互联网更好地连接医生和病人;在病人陷入痛苦的时候,他能比较容易地找到一位好医生,他不是亲人,很多时候也不是朋友,但是在困难的时候,他是一位可靠的、专业的、伸出援助之手的那个人。
无论如何,医患之间不应该成为敌人,使用各种手段“更好地连接医生和病人”才是我们提倡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