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头条 > 假如您是一名患者

假如您是一名患者

2015-01-26 15:12 阅读:1062 来源:环球医学资讯 责任编辑:李思杰
[导读] 假如您是一位患者,去医院看病,您希不希望医生好好地安抚您?这个问题或许会令很多医务人员陷入深思。医疗投诉个案七至八成是沟通不畅引起的。医务人员应更多地了解病患和家属的心理需求,掌握沟通技巧。加强与患者的信息沟通,完善沟通内容,改进沟通方式

    假如您是一位患者,去医院看病,您希不希望医生好好地安抚您?这个问题或许会令很多医务人员陷入深思。医疗投诉个案七至八成是沟通不畅引起的。医务人员应更多地了解病患和家属的心理需求,掌握沟通技巧。加强与患者的信息沟通,完善沟通内容,改进沟通方式,畅通沟通渠道,注重沟通效果,促使医患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诚信合作,共同战胜疾病。

    过去,一些医生片面地以为,只要能看好病就行了,其他的很少考虑。实际上,在治疗患者身体疾病的同时,考虑其心理上的感受也十分重要。处理医患矛盾更需要情绪冷却、化被动为主导、错误的先行解释与道歉、将对立转为合作。

    在现实的就医环境中,之所以很容易发生医患**,与一些医院人性化的服务细节缺失有很大关系。即使患者排队等候了很长时间,也不见医务人员来安慰患者和家属,即使一些医生出现了一些过错, 也很少有医生主动道歉,医院的高高在上才是医患**的根源。

    除一些患者脾气暴躁的因素之外,不可否认的是,一些医院在人性化服务方面做得差强人意,不仅人性化非人性化,而且一些医务人员看病老是板着面孔,生怕自己多说一句话,多一个善意的眼神,多一次微笑。患者要看好病就得多跑冤枉路和来回路,几趟下来搁谁都会耍态度和想发脾气。

    如今,一些医院和医生一切向钱看的意识多了,给患者提供廉价医疗服务的意识少了;宰患者的现象多了,替患者经济利益考虑现象少了;违背医生的职业道德的现象多了,一切为患者着想的现象少了;欺瞒患者的现象多了,让患者有知情权的现象少了;喜欢吃回扣的现象普遍了,不昧良心的现象少了……唐代医学家孙思邈说:“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求含灵之苦……勿避险希、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大医精诚、悬壶济世和杏林春暖是为医美德,更是温热了苍生大医的崇高内涵,用职业道德的脚步丈量着自己的医者仁心,体现着医疗伦理的美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生命和健康有了更多认知,医疗卫生行业也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相对于人体这个最复杂系统,生命和健康仍然充满未知。患者“健康所系、生命相托”,每名医生都必须抛开私心杂念,全力以赴,不能够有丝毫懈怠。医生是高风险职业,同时也是高尚的职业。

    要战胜病魔这一共同敌人,医患需要相互信任。医患相互信任不是仅仅体现在一张张冰冷的医患沟通书、告知书和同意书上,不能仅仅表现在一处处刺眼的签字和手印上。那些形式上的“信任”,并不能换来真正的医患和谐。

    医改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解决深层次的供需矛盾需要长期努力,不可能一蹴而就。医患双方要学会换位思考,患者要体谅医生的辛苦,医生也要体谅患者的不易。只有用心换心,医患关系才能走向和谐。尤其是医生,更应加强人文修养,学习沟通艺术,努力改善患者的就医感受。

    相信只要多一点信任、少一点猜疑,多一点关怀、少一点冷漠,多一点配合、少一点干扰,多一点理解、少一点抱怨,相互换位走进对方心底,医患关系就一定能够和谐!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