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头条 > 柳叶刀:20年来,世界人口的预期寿命增长了6年

柳叶刀:20年来,世界人口的预期寿命增长了6年

2014-12-26 16:03 阅读:996 来源:健康界 责任编辑:李思杰
[导读] 2013全球疾病负担研究(theGlobalBurdenofDiseaseStudy2013,GBD2013)最新公布的分析数据显示,在19902013年间,全球男性的预期寿命平均增加了5.8年,女性增加了6.6年。 这一研究统计了188个国家在23年间240种不同原因的死亡发生频率,与GBD2010相比进行了大

    2013全球疾病负担研究(theGlobalBurdenofDiseaseStudy2013,GBD2013)最新公布的分析数据显示,在1990——2013年间,全球男性的预期寿命平均增加了5.8年,女性增加了6.6年。
 


    这一研究统计了188个国家在23年间240种不同原因的死亡发生频率,与GBD2010相比进行了大量的数据扩充。研究结果近日发表在医学期刊《柳叶刀》(theLancet)上。

    研究指出,总体上看人类的预期寿命和健康状况都有所改善,然而与此同时,从1990年开始,一些疾病导致的死亡率依然呈现上升趋势,这其中包括由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肝癌、房颤、成瘾药物滥用、镰刀形红细胞贫血、糖尿病和胰腺癌。

    在高收入地区,使预期寿命延长的主要因素是癌症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下降;而在低收入国家和地区,平均预期寿命的提高主要得益于儿童因感染性腹泻、下呼吸道感染而死亡的频率减少,以及新生儿死亡率的下降。

    尽管世界范围内人们的寿命普遍延长,但仍有一个地区属于不幸的例外: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南部。在这里,因艾滋病导致死亡的病例使人们的平均寿命被拉低了5年之多。

    “数据显示,我们对抗疾病和伤害的努力获得了成果,整体形势良好,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而且必须——做得更好。”研究领导者、华盛顿大学教授克里斯托弗。默里(ChristopherMurray)表示。“相关团体和经济资助的大量介入,使得麻疹、结核、艾滋病、疟疾等主要感染性疾病的现状得到了改善。然而,研究结果也显示,一些慢性病的重要影响还未得到充分的重视,尤其是某些成瘾物质滥用、肝硬化、糖尿病和慢性肾脏疾病。”

    该研究的主要发现包括:

    1.在一些低收入国家,过去23年间人们的预期寿命增长异常显著。这其中包括尼泊尔、卢旺达、埃塞俄比亚、尼日尔、马尔代夫、东帝汶和伊朗,这些国家男性和女性的预期寿命增加都超过了12年。

    2.儿童的死亡率下降非常明显(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数字从1990年的760万下降到了2013年的370万),但与此同时,下呼吸道感染、疟疾和腹泻仍然是导致儿童死亡的几个重要原因。现在,这些疾病每年依然会夺走大约200万名5岁以下儿童的生命。

    3.另一个喜忧掺半的消息是,在经历了2005年的高峰之后,全世界艾滋病相关的死亡人数呈现逐年大幅下降的趋势,但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20个国家中,艾滋病依然是导致人们过早去世的最主要原因。

    4.从1990年到现在,导致人们过早死亡的主要原因几乎没有变化。1990年的前10位原因现在还有9个留在榜上,艾滋病成为了榜上新加入的成员,而结核病落到了第十一位。与1990年相比,在世界范围内,因艾滋病而造成的平均生命年损失(注:生命年损失是指早逝者寿命与同龄人预期寿命的差值)增加了344%,药物滥用造成的生命年损失增加了119%,在慢性肾脏病和阿尔兹海默症方面,生命年损失的增加比例分别为90%和88%.

    5.英国人的预期寿命增长程度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在1990——2013年,英国出生的男性预期寿命由72.9岁增加到了79.1岁,女性由78.4岁增加到了82.8岁。

    6.在叙利亚,战争是导致过早死亡的首要原因。在2013年,估计约有29947人死于战火。

    7.而在东欧,2013年有一半的过早死亡病例是由缺血性心脏病、脑卒中、自残、肝硬化和交通事故导致的。

    8.在印度,出生人口的预期寿命男性由57.3岁增加到了64.2岁,女性由58.2岁增加到了68.5岁,儿童和成年人的死亡率都有明显下降。**是这里一个日益凸显的健康问题,现在约有半数的**死亡案例发生在印度和中国。

    9.交通事故和暴力事件是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过早死亡的重要原因。除了这些地区,还有一个地方暴力也挤进了死亡原因的前五——那就是南非。

    在一篇相关评论中,来自英国爱丁堡大学的伊戈尔?鲁丹(IgorRudan)等人指出:“评估全球范围内疾病、伤残和死亡造成的负担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这可以指导我们做出更好的决策,从而改变现状,挽救更多生命。”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