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中觉醒是指病人在全身麻醉过程中突然恢复了意识,也就是当全身麻醉过程还在持续时,病人确实具有意识的一种情况。对于病人和麻醉师来说,术中觉醒一定是全身麻醉过程中最可怕的并发症之一。来自第五届国家审计项目(NAP5)的一项研究显示,大约每1.9万个病人中,会有1例在进行全身麻醉过程中会出现术中觉醒的状况。
这篇发表在《麻醉学》(Anaesthesia)上的报道中关于术中觉醒的发生率(1/19000)比此前评估的1/600降低了很多。
研究者们对英国和爱尔兰的公立医院中,经过全身麻醉的300万名病人进行了调查研究,同时还对超过300例新报道的术中觉醒案例进行了研究。
结果发现,术中觉醒大多出现的时间很短暂,并发生在手术开始前和结束后,也不都会被病人所注意到。尽管如此,51%的术中觉醒会导致病人痛苦,同时有41%的病人会受到长期的心理影响。病人在术中觉醒时所感受到的感觉包括:扯拽感、缝合感、疼痛、麻痹和窒息感。病人所描述的心理感受为分离、恐慌、极度恐惧、窒息甚至是濒死感。其产生的长期心理伤害通常包括创伤后压力症。术中觉醒对病人心理所产生的长期不利影响,与病人在手术中恢复意识时所感受到的瘫痪感密切相关。
影响术中觉醒的危险因素复杂且多变,包括一些与药物类型、患者个体特点以及组织多变性相关的因素,该研究的带头人,牛津大学麻醉师顾问贾迪普·潘迪特(Jaideep Pandit)教授说。
该研究在调查研究了接受剖腹产和心胸手术的病人后发现,如果病人肥胖或在麻醉开始时气道难处理,那么他们出现术中觉醒的可能性就会增高。使用一些应急的药物和医疗技术,也会加剧术中觉醒的风险。然而,最令人关注的危险因素还是阻止病人移动的肌肉松弛药物的使用。
研究建议在医疗实践中做出调整,把发生术中觉醒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具体包括:一是采用一个简要的麻醉检查条目,在每个手术开始前, 通过它确定执行每个操作;二是采用一个意识支持通道:一种结构化的方法来报告病人的意识恢复。这两个干预措施旨在减少人为错误导致的术中觉醒,并可以在它发生后把其对病人心理产生的影响降到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