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肿瘤科医学进展 > Science:宏基因组研究挑战DNA编码规则

Science:宏基因组研究挑战DNA编码规则

2014-05-26 21:04 阅读:801 来源:生物360 责任编辑:潘乐乐
[导读] 人们一直认为 DNA 编码的指令是所有生命通用的,例外情况极少。但一项刊登在《科学》杂志上的最新研究发现,自然界中的生物又一次打破了既定的规则。

    人们一直认为 DNA 编码的指令是所有生命通用的,例外情况极少。但一项刊登在《科学》杂志上的最新研究发现,自然界中的生物又一次打破了既定的规则。

    美国能源部联合基因组研究所的 Edward Rubin 领导研究团队,获得来自 1776 种环境(包括 17 个人体区域)的微生物宏基因组数据,以便在其中寻找重编码事件(对遗传编码的解读不同于绝大多数生物)。

    研究团队专门就终止密码子(命令蛋白合成停止的遗传序列)的重编码进行了分析,寻找那些将终止密码子当成“前进”信号,还继续往蛋白上添加氨基酸的事件。他们发现,这样的事件在环境样本中大量存在。

    这一发现对于合成生物学有着重要的启示:人们可以利用重编码让合成生物抵抗病毒感染,或者阻止合成生物感染计划以外的宿主。“这项研究向人们展示了遗传密码的可变性,”耶鲁大学的生物工程师 Farren Isaacs 说。

    从“停”到“行”

    研究人员先用传统的编码规则预测 1kb 以上的 DNA 序列编码什么样的蛋白,如果预测的蛋白短得异常,他们就会考虑终止密码子是不是实际被当成氨基酸用了。结果他们发现重编码现象广泛存在,在来自某些环境的样本中,甚至占到了序列的 10%。

    研究显示,人体内的微生物特别容易发生重编码事件。尽管人体样本只占总样本数的 10%,但有超过半数的重编码密码子来自于人体样本。

    Rubin 介绍道,人们曾经在自然界中发现过重编码现象,但远没有达到这样的水平。这是因为,绝大多数研究都是针对能够在实验室里培养的微生物。“当我们将研究范围扩大,既定的规则就土崩瓦解,”他说。

    病毒需要劫持宿主的细胞机器来进行**。如果病毒和宿主解读遗传密码的方式不同,那它就很难进行感染。重编码还可以帮助人们阻止人造细菌与天然细菌发生遗传信息的交换,这一点有望对生物安全产生重大影响, Isaacs 说。 Isaacs 花了六年时间,在大肠杆菌中利用重编码将一个合成氨基酸整合到它的蛋白中。

    然而 Rubin 的研究显示,在某些环境中(例如人类口腔)尽管编码并不兼容,细菌还是会被噬菌体感染。

    哈佛大学遗传学大牛 George Church 并不担心这个问题,他正领导一项 E. coli 的重编码项目。Church 认为,人工合成的重编码生物跳过了进化过程,没有经历持续性的进化选择压力。在编码不兼容的情况下,它们不会那么容易受到天然病毒的攻击。他表示:“如果你趁病毒不注意的时候彻底改变宿主的基因组。对于病毒来说,就会有大量需要同时适应的改变,这远远超过了病毒群体的适应能力。”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