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医改已有数年。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医改专家咨询委委员刘国恩认为,体制内改革一直收效甚微,医改最大阻力是去行政化。
11月24日晚,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医改专家咨询委委员刘国恩做了“践行三中全会改革要义,推进国家医改转型升级”的讲座,并作出上述表态。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动公办事业单位与主管部门理顺关系和去行政化,创造条件,逐步取消学校、科研院所、医院等单位的行政级别,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刘国恩分析说,《决定》明确了全面解放医务生产力的重要途径——医疗去行政化,精简行政,取消级别和编制将是大势所趋。
“去行政化会直接减轻医院负荷。”刘国恩分析说,按照中国每日诊断量和医务人员总数计算,每人每天只需诊断7-8个病人。“美国是十几个病人,这说明,中国大量医务人员在行政岗位上,并没有真正从事本职工作,行政人员过多造成医院负担过重,把更多经济压力分摊到医务人员身上。”
其次,去行政化有利于提高医生行医地位。“医学学术地位的重要性会远远大于行政级别的重要性,这样才是医院真正应该实现的体系序列,专家是最受尊重最顶层的。”刘国恩说。
最后,去行政化有助于扭转医疗体系人才流失的困境。“很多医学生、医生都去卖药了,因为在医院没有发展前途,光靠学识、技术和能力是难以提升的。”刘国恩认为,去行政化有助于医疗人才的平等发展。
培养周期长、职业风险高、工作强度大、工资待遇低……这是我国医生普遍面临的执...[详细]
提要:近日,海南下发《关于在全省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乡镇级医院住院“限费医...[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