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呈局限性或广泛性的胃粘膜固有腺萎缩(数量减少,功能减低),常伴有肠上皮化生及炎性反应,其诊断主要依靠胃镜发现和胃粘膜活组织检查的病理所见。本病在临床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嗳气、上腹部饱胀或钝痛,少数病人可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消瘦、贫血、脆甲、舌炎或舌乳头萎缩等。
现代医学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认为可能与饮食、炎症、营养不良、组织瘀血和缺氧、免疫等因素有关。中医通过30多年的探索,认为饮食不调和情志不畅是最主要的两个病因。此外,禀赋不足、气候对本病也有一定的影响。其病机有湿、滞、虚、瘀四个方面,据此,本病可分为下述四型。
1.脾胃气虚(或脾胃阳虚) 胃脘隐隐作痛,病势迁延不愈,食欲不振,纳少腹胀,嗳气,倦怠乏力,或见面色不华或萎黄,手足欠温,大便溏薄,时泛清水b舌淡苔白,脉细弱或濡弱。
处方:党参15克,黄芪30克,炒白术15克,茯苓15克,延胡 10克,当归15克,白芍15克,陈皮6克,干姜6克。
加减:胃酸分泌不足加山楂15克,乌梅10克;胄痛甚加莪术 10克;腹胀甚加苏梗10克,莱菔子15克,麦芽20克;畏寒肢冷酌加附片6克,肉桂3克;便溏加黄连6克,倍白术;腰膝酸软者为脾虚及肾,可加杞子10克,桑寄生15克,补骨脂10克,吴茱萸10克;兼有气滞者为中虚气滞加广佛手、绿萼梅等不温不燥、性味平和之理气药。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分服,1个月为一疗程。
疗效:用上方共治疗88例,临床总有效率在93.3%~98.4%之间。
常用成方:可选香砂六君子汤、异功散、黄芪建中汤、理中汤等加减。
2.肝胃不和 胃脘胀满,攻撑作痛,痛连两胁,胸闷嗳气,善太息,心烦易怒,每因烦恼郁怒而作,苔多薄白或黄,脉弦或弦细。
治法: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处方:柴胡10克,瓜蒌仁15克,枳壳10克,木香15克,青皮10克,陈皮10克,草豆蔻10克,半夏15克,榔片10克,莱菔子10克,川连10克,黄芩10克。
加减:若气滞日久,疼痛不已,恐有瘀血,宜行气活血止痛,可选郁金、当归、乳香、没药等。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各服半剂,禁烟酒、生冷及辛辣食物,1个月为一疗程。
疗效:用上方治疗本型患者共34例,总有效率为94%。
常用成方:可选柴胡疏肝散、逍遥散、四逆散等加减。若肝气郁结,已有化热之象,可合左金丸、金铃子散等理气泄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