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皮肤性病科专家课件 > 莱姆病研究进展

莱姆病研究进展

2013-10-25 21:37 阅读:1664 来源: 爱爱医 作者:z****7 责任编辑:zhima880127
[导读] 【专业课件】莱姆病研究进展内容预览: (点击下图可阅读全部内容) 莱姆病(Lymedisease)是1977年Steere医师在美国康涅狄格州莱姆镇首次发现的一种蜱传动物源性疾病,是一种**共患病,病原体为伯氏疏螺旋体。该病蔓延迅速,临床表现错综复杂,可累及多器官

【专业课件】莱姆病研究进展内容预览:

 (点击下图可阅读全部内容)

 

    莱姆病(Lymedisease)是1977年Steere医师在美国康涅狄格州莱姆镇首次发现的一种蜱传动物源性疾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病原体为伯氏疏螺旋体。该病蔓延迅速,临床表现错综复杂,可累及多器官系统,与其他疾病不易鉴别,严重者可致残、致死。因其危害仅次于艾滋病,在美国被学者称之为“第二艾滋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以引起多系统、多器官损害,包括:脑膜炎、关节炎、神经根炎、慢性萎缩性肢皮炎、心肌炎、精神异常等,严重者可致终身残废、甚至死亡。

    又名壁虱,专性吸血的有害节肢动物。属蛛形纲,螨亚纲,蜱螨目,蜱总科。包括硬蜱科、软蜱科和纳蜱科。蜱类呈全球性分布,能借助寄主或载体扩散至世界各地。
形态蜱体较大,肉眼可见,形扁平,多呈卵圆形,棕褐色,长约2~13mm,外观似蓖麻子或蚕豆,分为假头和躯体两部分。全沟硬蜱是我国北方莱姆病螺旋体的主要生物媒介,南方林区的粒形硬蜱和二棘血蜱是重要的生物媒介。

    莱姆病的病原是伯氏疏螺旋体(B.b),是单细胞疏松盘绕的左旋螺旋体,长10μm~40μm,宽0.2μm~0.3μm。B.b具备疏螺旋体的形态结构基本特征,有大而稀疏的螺旋3~10个,两端渐细,在暗视野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菌体作扭曲、翻转等螺旋体典型运动状态,结构由表层、外膜、鞭毛和原生质柱四部分构成,包裹于外膜内的鞭毛作为其运动器官。B.b嗜氧,革兰氏染色阴性,生长缓慢,分离周期为8~20h,适宜生长温度为33℃。

    莱姆病分布广泛,呈世界性流行和地方性流行,其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区性,主要是在有利于硬蜱生长繁衍的山区、林区、牧区。莱姆病螺旋体在脊椎动物和蜱之间循环,传染源即是储存宿主,其种类繁多,已经查明30多种野生动物(如鼠、鹿、熊、山狗、野兔、孤狸、狼等)49种鸟类及多种家畜(狗、牛、马等)作为本病的动物宿主,在这些动物中以老鼠危害最大。狗作为我国北方林区莱姆病螺旋体的主要生物媒介全沟硬蜱成虫的主要供血者之一,可能是较重要的宿主动物。鸟类对莱姆病的远距离传播有重要作用。

    莱姆病是B.b侵入人体后引起的全身性疾病,根据病程经过;临床可分为3个期,互有重合,多数病人并非三期俱备,实际上无症状者亦可发生血清阳转。一期为局部损害,即慢性游走性红斑(EM)及相关症状开始;二期为播散性感染,以及数周或数月内发生的间歇性神经或心脏症状;三期为持续性感染即晚期感染,多是在疾病发生1年后开始出现关节炎,起病数年后,亦可发生慢性神经和皮肤受累。

    病史:是否有到疫区工作或旅仃史、宠物接触史及蜱的叮咬史。典型的临床表现:如有EM,或至少有一种晚期表现并经实验室证实,可判断为莱姆病。实验室诊断:两步法检测莱姆病螺旋体抗体,即首先应用ELISA或IFA法,当有阳性或可疑标本时,应用Wb法去确认。新方法:蛋白质芯片技术,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技术和半导体量子点荧光免疫分析(QDsFIA)技术 

莱姆病研究进展 完整版下载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4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