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医视角 > 临床医生难言之苦----考评论文

临床医生难言之苦----考评论文

2013-06-25 11:21 阅读:1437 来源:南方日报(广州) 作者:网* 责任编辑:网络
[导读] 6月8日协和医院急诊科"女超人"于莺在微博上宣布辞职,并直言其决心离开体制最直接、最根本的理由是,目前对医师的评定、评价体系的主要指标是SCI文章和科研,承认自己没这个天赋,但自己的临床能力很强。体制内的于莺出走,相信一段时间内都是个热门话题。城


    6月8日协和医院急诊科"女超人"于莺在微博上宣布辞职,并直言其决心离开体制最直接、最根本的理由是,目前对医师的评定、评价体系的主要指标是SCI文 章和科研,承认自己没这个天赋,但自己的临床能力很强。体制内的于莺出走,相信一段时间内都是个热门话题。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看热闹,兼带也想走出 去看看。

    治病的医生不拿临床能力考察人,却以科研者的标准去评定,令人不解,也令人心寒。

    于医生的出走,作为普通人总会感到惋惜,那可是个铁饭碗,还熬了这么多年,积累了这么深的资历,总归要出头了,怎么就轻易放弃了?如今就业率持续走低,局势不容乐观,就连酝酿已久的提前退休政策也因此不得不暂时搁置,多少大学毕业生悬梁刺股,削尖脑袋要往体制内钻,考公务员、当老师、去大医院,冲的就是难以砸掉的铁饭碗。砸掉铁饭碗,对缺乏安全感的大多数人来说,需要极大勇气。可如果亲身体会围城内的工作生活,或许就不那么憧景这个铁饭碗了。所以在医生圈子里,一些人认为于医生出走,不是坏事,不必为此可惜加惋惜。

    年初开始,我一直在微博上关注一位心血管医生张强,他比于莺医生早约半年脱离公立医疗体制。去年12月,正值四十多岁盛年的张强向三甲级的上海市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辞去血管外科主任一职,宣布从此脱离公立医疗体制。今年1月6日,张强在自己的微博上贴出预告:"上海沃德医疗中心张强医生血管门诊下周正式运行:时间为每周二、四上午,全部采用电话预约制,每位就诊者有20分钟的充分看诊时间保证……诊金500元。"接下来的日子,有时看到张医生贴出赶紧少人如酒店的工作环境照,有时看到张医生晒出和护士同事办活动的欢乐场景照,又有时看大片张医生贴一张风景照,然后傍晚6点前下班。怎么看,怎么觉得张医生好似在一个城市街角咖啡馆或一个风景区的旅馆中上班。这样的环境,患者舒心享受服务,医生开心工作。

    中国人多,但也得允许大家追求如咖啡馆如酒店一般的医院及服务吧。最近"急诊科女超人于莺"微博发了一段文字:"上午去4S店定期保养我的座驾。到达后先留下车牌号排队,然后叫号验车,接着在大厅看电视等候,期间有茶水妹端来咖啡,再磨蹭会儿还有盒饭。两小时一晃就过去了。而这也是急诊的普遍等候时间。如果公立医院的候诊大厅里摆上沙发椅,要有茶水,能看会儿电视,最好还有WiFi,医患矛盾是否能减少一成呢?"说的就是这个理,受够了超级航母大医院看病人挤人的看病环境,大家都想改变现状。

    还有一个问题,于医生说了,目前国内对医师的评定、评价体系的主要指标是SCI文章和科研。治病的医生不拿临床能力考察人,却以科研者的标准去评定,令人不解,也令人心寒。最近上海长海医院三位医生在世界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的看法,更是将这种呼声推向了高潮。文章提出目前中国的年轻医生大都面临着巨大的论文发表压力,而发表大量没有用的所谓基础研究论文,对提高临床技能和医患交流能力并没有什么实际帮助,强调科研会大量占用临床学习时间,严重影响到临床技术的掌握和提高。我们看病都偏爱找年纪大、头发白的老医生,看的就是经验是否足,临床水平是否高,让一个写作研究高手来看病,能有多少人愿意接受?医生看不好病,怎么能称得上好医生,那不如直接转岗到科研机构搞科研写论文去。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