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头条 > 突发!一急诊医生建议患者伤口缝合被打

突发!一急诊医生建议患者伤口缝合被打

2022-04-26 00:00 阅读:3001 来源:爱爱医 作者:爱爱医小编 责任编辑:爱爱医小编
[导读] 飞来横祸.....


正常的治疗方案怎么就变成了过度医疗?
 
冯医生被打
近日,西安凤城医院急诊科的冯医生被患者家属打了,家属声称,冯医生是在过度医疗才出的手,那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4月19日将近凌晨一点左右,冯医生的值班室来了一个女患者,自述:嘴部因摔伤渗血两个小时。冯医生用棉签检查发现患者口唇肿胀,外面能看到皮擦伤,渗血已经停止,内侧则有1cm左右的不规则伤口。
 
考虑到嘴部平时要吃饭喝水,容易发生感染,冯医生建议:进行缝合处理伤口好得快,若是患者不愿意缝合的话,那就进行伤口消毒后,打个破伤风
 
而这时,陪同患者一起来的男子办完就诊卡走进了诊室,一听说要缝合伤口,情绪很激动,指责医生过度医疗,口吐芬芳辱骂医生的同时,拿出手机录视频,做完一系列举动后,转身走出诊室。
 
谁知过了一会,男子又独自返回,二话不说举起拳头就向冯医生头部位置抡了过去,当时坐着的冯医生因为头部突然受力,朝另外一边倒下了。见状冯医生迅速反应过来,起身防范。
 


被打后,冯医生及时报了警,凌晨三点到当地派出所做了笔录,在派出所待到凌晨6点回家。他拒绝了对方要调解的请求。
 
据医院的监控显示:4月19日凌晨0时43分,医生正在给一女患者检查嘴部;
 
0时45分,一男子进入,与女子交谈后,医生起身再次给女子查看伤口,男子一起查看伤口情况;
 
0时47分,女子与男子沟通后,女子起身离开时,男子伸手阻挡未果;

 



之后男子边说边拿手机对着医生,之后离开;
 
0时58分,男子再次返回,先是踢倒一个凳子,然后挥手向坐着的医生头部。

男子承认打人,声称是不满医生突变的治疗态度
事后,该男子公开回应称:自己是患者的男朋友,患者骑车摔伤后,他们选择了离家近的凤城医院就诊。
 
当时,他挂完号进去诊室,听到医生说要缝针,就很生气,态度很强硬地问医生是不是一定要缝针处理。
 
医生见他态度强硬,就说不缝针也可以。
 
男子表示:得到医生这种答复,他很不高兴,为什么针对不同的人,治疗方案都是不一样的?既然非要缝针,就坚持缝针,医生能转变治疗方案,那就证明没有缝针的必要,这不是过度医疗是什么?
 
不满医生态度转变,男子将女友带去了其它医院,后面的一家医院告诉他,只要消毒就可以了,连药都没开。
 
前后差距这么大,男子更加生气,便转身回了凤城医院,想要问医生讨个说法。后来动了手,但并不是殴打医生,只是“推搡”。



过度医疗怎么样定义?
男子打人,是因为他认为冯医生过度医疗了!那该怎样定义过度医疗呢?

实际上目前为止,专门专门出台针对“过度检查”“过度医疗”规定的,只有2009年8月25日原甘肃省卫生厅发布的《关于治理医院过度医疗的通知》,其他的只是在部分文件中有所涉及,比如《北京市改善医疗服务规范服务行为2019年行动计划》曾提出,不得发生分解诊疗和过度医疗行为。   
 
对于“过度医疗”的定义,目前学者杜治政的观点得到学术界的大多认可,即过度医疗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超过疾病实际需要的诊断和治疗的医疗行为或医疗过程”。 
 
该定义有两个要点:一是这种诊断和治疗对于该疾病是多余的、不必要的,甚至是有害的;二是过度医疗是一种行为或过,不是指还未成为实践的诊疗计划或设想。

对照这个解释,冯医生真的过度医疗了吗?

在今年实施的《医师法》中有明确规定:不得对患者实施过度医疗。如果违反诊疗规范,对患者实施不必要的检查、治疗造成不良后果,情节严重的,会责令医师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直至吊销医师执业证书。

所以,希望各位,在想要找茬的时候,先去查查自己找茬的理由是否能够站得住脚,医生也不是傻子,会冒着丢掉工作,被吊销执业资格证的风险,来贪图这点蝇头小利。

编者寄语:
伤医事件,对于我们医务工作者来说真的屡见不鲜,轻则被拳打脚踢,重则暴力伤人、杀人。
 
面对这种情况,不应该是私下调解或是拘留几天了事的,而是应该依法、依规将施暴者纳入惩戒“黑名单”。
 
每次看到医生被打,我们总是愤愤不平,心疼的同时也后悔,自己为什么要学医?可冷静下来后,还是会因为一些小事感动,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
 
这些年,越来越多人呼吁要从制度保障到基础建设着手,防止暴力伤医事件的发生。
 
就医院而言,这是治病救人、抢救生命的场所。院内发生暴力伤人事件,肯定会发生躁动,不仅扰乱公共秩序,还影响医生的正常工作,对于正在接受治疗的患者来说非常不公平,这样的影响很有可能就是一场关乎生命的赛跑。
 
更甚者,情节恶劣的,还有可能给普通市民带来恐慌,让已经从业的医护人员和还未从业,打算从事医疗行业的人产生质疑,自己的选择是不是正确的?这样不良情绪和心理暗示,带来的影响不容小觑。
 
在这里真的希望,面对暴力伤医、医闹的情况,相关部门应该严格按照规定实施起来,不要把尊医重卫当成一句口号,有需要时喊喊就行!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