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职称晋升!河南省发文:将有这些改变.....
2022-02-26 00:00
阅读:5261
来源:爱爱医
作者:爱爱医小编
责任编辑:爱爱医小编
[导读] 职称晋升,依旧高不可攀,不是铁架子,就是花架子......
“论文造假”众多医院沦陷
自2021年6月开始,国家开始大力严查科研诚信违规案后,各地纷纷响应,展开了最严的查处!据相关统计,短短半年时间,截止到2021年12月29日,国家卫健委总共通报了300多起医学诚信科研案件,涉及近150家医院。有超120家三甲医院涉及论文造假,其中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以“上百篇论文造假”引发关注。除济宁第一人民医院外,还有众多知名“大三甲”医院,如北京协和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北京安贞医院等也不能幸免!而在这些医院中,副主任医师职称成了“论文造假”重灾区。显然,身在医疗圈的大家为了完成职业晋升,都难以逃脱“科研、论文”的魔咒,成百上千的医护人员不可避免地为“论文造假”行业的生存出了一份力。当一种不正常的现象,成为常态后,那相关的制度和政策肯定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于是职称晋升不再“唯论文”的呼声越来越高,也很快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回应。
不再“唯论文”后,晋升条件成了铁架子
2021年9月25日,河南省人社厅下发文件《关于2021年度全省卫生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在“评审条件”一栏中提到,河南省本次评审将破除唯论文、唯学历、唯奖项、唯“帽子”等倾向,实行成果代表作制度,并给出了本次职称评审医生需满足的8大选项。
并且明确要求,申报全省正高职称应具备八大选项中的3条以上,申报全省副高职称、基层正高职称应具备选项中的2条以上,申报基层副高职称应具备选项的1条以上。
1.具有自主创新标志性的专业技术成果、临床病案、手术视频、护理案例、应急处置情况报告、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等;或引进新技术、填补区域内标志性技术空白并获得广泛认可(申报全省职称需填补省内空白,申报基层职称需填补县区地域内空白)。2.为我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包括临床救治、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流行病学调查、药物疫苗研发、试剂检测设备产品研发、心理治疗等在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疫情防控一线人员。3.获得与本专业相关的发明专利授权1项(限第1原始发明人)。4.在二类及以上推荐学术期刊上发表本专业论文1篇。5.获本专业省辖市(厅)级二等以上科技进步奖、科技成果奖(限第1名)。6.获中华医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华护理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河南省医学会授予的医学科普奖1项(限第1作者)。8.参与研究并形成的省级及以上技术规范或卫生标准(限主要起草人)。这通知下发后,引起了很大的争议。网友纷纷表示:这次不是花架子,变成铁架子了,能把人难哭......也正因这些“铁”的规定,要真正实施下来,可以理解为绝大多数医护人员职称晋升的大门被关上了,这显然是不符合常理的。
还是要继续写论文?
2022年2月22日发布了关于公开征求《河南省卫生系列高级职称申报评审条件(征求意见稿)》和《河南省卫生系列基层高级职称申报评审条件(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
在《征求意见稿》中,关于申报的工作业绩做了明确的要求:申报人员应提交任现职以来代表个人专业技术能力和水平的标志性工作业绩2项以上。不论是申请副主任医师还是主任,都必须提交:代表本人最高水平的临床病案、手术/操作视频、专业技术报告、应急处置情况报告、流行病学调查报告、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总结等。须附相关原始资料。
1. 关于主持完成的课题:
副主任医师需主持完成市(厅)级以上科研课题1项(限第1名),而主任医师在此基层上,对课题经费做了明确要求,不得少于2万元;
2. 科研要求:
副主任医师:结合本专业临床实践,在推荐学术期刊上发表的本专业论文2篇(不少于2500字);在省属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人员,至少有一篇发表在二类以上学术期刊上。须附相关原始资料;主任医师:结合本专业临床实践,在二类以上推荐学术期刊上发表的本专业论文2篇(每篇不少于2500字)。须附相关原始资料。
3. 所获奖项:
副主任医师:获本专业省辖市(厅)级二等以上科技进步奖、科技成果奖(限前5名);或获本专业省辖市(厅)级三等以上科技进步奖、科技成果奖(限前3名)。主任医师:所获奖项要求一样,但前者限前3名,后者限前1名;4. 副主任医师:参与研究并形成的省级及以上技术规范、卫生标准、临床指南或专家共识1项(限前5名)。
5. 专利发明:
副主任医师: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形成的与本专业相关的发明专利1项(限第1原始发明人), 并在实际工作中推广应用,取得明显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主任医师:需要获得专利发明2项,其余条件要求一样。6. 都需要入选省级及以上行业主管部门组织实施的中医药人才传承培养项目,并通过结业考核。看到这要求,也就意味着除了必选项和市级课题省级课题之外,其余的选项还是需要继续写论文。
没了铁架子,又加了两个花架子
虽然对比之前“铁架子”般的职称天花板难度,这次《征求意见稿》中的条件的确简单了不少,但职称晋升仍然是高不可攀,没了铁架子,又加了两个花架子。说它高不可攀是因为:随着出台推荐期刊目录之后,持续几年,发论文变得不再简单!说它花架子是因为:在上述我们提到业绩条件要求中,后面增加了一条“须附相关原始资料”。原本的本意是想要避免买卖论文的情况再发生,但很显然,论文都能够买卖,更何况是原始材料呢?就SCI而言,大量的论文都会造出原始资料,他们也做实验的,根据实验数据编,一稿多用并非难事。更别提我们国内的期刊,本来提交的原始材料就很简单,想要造假也不是难事。再者,说要在推荐期刊上发文章。这个推荐的要求是什么呢?发表的文章评审,评审的是学术水平还是期刊呢?文章把关、评审的对象是谁?作为医护人员,想要晋级除了能有更高的收入之外,也是对自己工作的一个追求,一个态度。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持续了这么多年的制度,什么时候才能真正的破除“唯论文”制度,让喜欢临床的人专注于临床,让喜欢学术的人专注于学术呢?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