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消化内科医学进展 > 2014年CGA关于预防和治疗IBD与VTE的共识意见

2014年CGA关于预防和治疗IBD与VTE的共识意见

2014-04-25 13:19 阅读:1320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责任编辑:潘乐乐
[导读] 2014年3月《胃肠病学》(Gastroenterology)杂志发表了《加拿大胃肠病学会(CGA)关于预防和治疗炎症性肠病(IBD)与静脉血栓(VTE)的共识意见》,形成17条关于IBD患者静脉血栓的建议,其中3条有关发病率、9条有关预防、5条有关治疗。

    2014年3月《胃肠病学》(Gastroenterology)杂志发表了《加拿大胃肠病学会(CGA)关于预防和治疗炎症性肠病(IBD)与静脉血栓(VTE)的共识意见》,形成17条关于IBD患者静脉血栓的建议,其中3条有关发病率、9条有关预防、5条有关治疗。

    目前我国IBD患者发病率逐年增高,但对IBD合并血栓的认识不足,仍缺乏有关血栓发病率及有效治疗的数据,因此该共识意见对我国IBD患者合并血栓的诊治具有良好指导意义。值得一提的是,此文还引用了我国学者的两篇荟萃分析结果,一篇来自西安西京消化病医院梁洁副教授、吴开春教授关于凝血因子Ⅴ的莱登(Leiden)突变与IBD患者静脉血栓关系的研究(参考文献62);另一篇来自上海仁济医院冉志华教授关于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应用肝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参考文献40)。本刊邀请吴开春和梁洁两位教授对该共识主要意见进行介绍和解读。

    中重度活动性IBD是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  该共识参考了2012年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CCP)关于预防、治疗静脉血栓的指南,尽管2012年ACCP指南去掉了2008版指南中IBD是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的内容,但是大量数据表明,IBD患者静脉血栓发生率是正常人群的3倍,当疾病活动时发生血栓的风险更大。

    相关指南:2012 ACCP 抗栓治疗与血栓预防临床实践指南(第9版)

    该共识通过现有循证医学证据表明,中重度活动性IBD是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且住院期间血栓发生风险高于非住院期间6倍。

    应积极对IBD患者行抗凝治疗  该共识意见中各项意见的循证医学证据等级相对较低,多数是英国或其他单中心报道及荟萃分析结果。但通过专家讨论投票,对于此类疾病的发病率和预防的共识意见,许多都被强力推荐。

    在血栓预防方面,如果IBD患者因中重度疾病复发住院,只要没有严重出血,均推荐应用低分子量肝素或小剂量普通肝素预防血栓形成。

    IBD患者行腹部手术时推荐行抗凝治疗。对于住院期间有严重的IBD相关的消化道出血患者,该共识意见建议,暂给予机械性预防血栓治疗,当出血不严重时,改用抗凝治疗。此外,门诊复发的中重度活动期IBD患者若有VTE病史,也建议接受抗凝治疗。IBD妊娠女性行剖宫产时建议接受抗凝治疗。但对门诊复发但无VTE病史的活动期IBD患者或小于18岁无VTE病史的IBD儿童,均不建议抗凝治疗。

    无论成人或儿童,对于初发VTE的活动期IBD患者,建议抗凝治疗至缓解期后3个月。如果是非活动期IBD患者初发VTE,则推荐寻找诱发VTE因素,持续抗凝治疗直至该诱发因素被去除。

    总之,依据此共识意见,应比较积极地对IBD患者进行抗凝治疗。目前资料表明,抗凝治疗降低血栓形成的同时不增加IBD疾病活动风险。但是目前尚缺乏我国IBD合并血栓形成的流行病学、预防和治疗的数据,有待我们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总结,以更好地指导我国IBD患者合并血栓形成的处理。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