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朱良春治带下诸症(2)
2011-01-24 12:43
阅读:4148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水**南
责任编辑:水北天南
[导读] 国医**朱良春治妇人带下症首分湿、虚、瘀,其辨证分型注重量、色、质、气,结合舌、脉、体型、体质、病程,分辨湿热、寒湿、脾虚、肾虚或脾肾两虚,以及热毒瘀、气滞瘀等型
带下成因其实者以湿盛为多见,湿热下注者亦为实,但久治不愈者多虚实夹杂,因此健脾、祛湿、升阳、补虚、去瘀、固摄,临证须酌情兼顾。
黄带多者,且质稠秽臭,虽显见实证,但亦多实中夹虚。《女科证治约旨》云:“脾土不旺,湿热停蓄,郁而化黄,其气臭秽,致成黄带”。黄带多外阴肿痒,或溃破糜烂,此乃任带二脉失约而成;“瘦人多火”体质,火灼伤阴而阳亢,以致肝肾不足,风阳上扰,下虚上盛,湿热内燔,此时治湿滋阴必须兼顾,处方用药要利湿不伤阴,滋阴不助湿。
清初医家张石顽云:“赤白带下,积久不愈,必有瘀血留着于内。”笔者治一产妇赤白带下重症,久治不愈,审证求因后,乃因产后未满月而行房,盖恶露未净,加之产后血海空虚,恶露秽浊之邪乘虚内袭,伤及胞宫,累及肝肾,冲任二脉伤损,致带脉失固,赤白带杂下、量多、质稠,或成块而下,少腹两侧灼痛,阴痒灼热,口干苦,尿赤涩,舌红,苔黄厚腻,脉偏数。笔者投“当归苦参柏叶汤”基本方,加墨旱莲30克,小蓟20克,淡吴茱萸2克,怀牛膝24克。配合苦参、地肤子、明矾煎汤坐浴,旬日而愈。
《傅青主女科》云:“带下俱是湿病”,盖湿由脾生,亦由脾化,故赤白带下消失后,必须不忘健脾治本以防复发,临证审因用药还必须吸取《傅青主女科》以肝郁论治妇科病的特色。傅氏认为女子性格内向者为多,情绪易抑郁。带下症,若肝郁不解,证见胁肋、少腹胀痛、嗳气、易怒等证,宜合用疏肝解郁药如制香附、郁金、小青皮之属。因肝气横逆不解,则侮土伤脾,致气机不利,湿热淹缠难解;肝郁久必化火,火灼阴络,赤带之势必剧。赤白带下之共性是湿热下注,但赤带已是病入血分,故必用生柏叶、墨旱莲、小蓟或赤芍、牡丹皮之属,首案一般治黄白带合用二妙、赤白带合用四妙,若赤白带下,质污浊而气腥秽,状如脓者,则加薏苡仁、土茯苓解毒排脓。
朱师效法近代名医张锡纯治妇科杂病,以善调冲脉为特色。冲脉上承诸经之血,下应一月之信,冲主血海,任主胞胎,冲任有经络之海之说,妇女冲任损伤,必致奇经八脉中专有固摄作用的带脉失控。盖“实多责肝,虚由脾肾”,故“实重治肝,虚补脾肾”之说,亦应借用带下病的治疗参考。“带脉总束诸脉,使不妄行,妇人恶露随带脉而下,故谓之带下。”“一身上下,机关全在于带脉,带脉不能自持其气,其症皆陷下而不上。”故朱师借用理冲汤化裁,理冲而通补奇经,治疗慢性盆腔炎屡收着效。张锡纯云:“带下为冲任之证,而名为带者,盖以奇经带脉,原主约束诸脉,冲任有滑脱之疾,责在带脉不能约束,故名为带也。然其病非仅滑脱,也若滞下。然滑脱之中,实兼有瘀滞。”调理冲任奇经治带下的临床意义和用药,不可不深究。《巢氏病源》把各色带下、漏下、崩中、月水不利、月水来时腹痛、月水不断、月水不通等7类病证,分属于冲任伤损和冲任虚两类。朱师深究各家调治奇经治疗内妇科杂病难症的选药疏方妙谛,结合多年经验,并善用虫类药,形成自己的独特经验,值得吾辈深究和仿效。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