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医改动态 > 执医改革:看上去很美?

执医改革:看上去很美?

2013-07-24 09:07 阅读:9610 来源:资讯汇编 作者:J****n 责任编辑:Jacklondon
[导读] 医师多点自由执业新政***,只需网上备案,不用医院批准。缘何仅百余人注册?“身在曹营心在汉”引担忧?还是“看上去很美”?

只需网上备案

深圳率先试点实行医师多点自由执业,深圳范围内,由原来每名医师最多3个执业点改为不受地点数量限制。符合多点执业条件的医师多点执业,无须再经过其所在的医疗机构批准,但须在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指定的网站上先完成备案。

深圳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医政处处长廖庆伟23日表示,《深圳市医师多点自由执业的实施细则》已交由广东省卫生厅审批,预计将较快获得同意。如果该细则实施有效,会对国家的卫生医疗服务体系改革有比较大的推进。

但廖庆伟同时也表示,该细则的推行存在一定的难度,这次的改革是在法律框架不变的情况下做试点推行,过去旧的医疗制度已经实行了20多年。现在一方面要推行改革,在医师可监管的状态下,保障病人的安全;另一方面要确保不对现有的医疗机构运作造成冲击性的影响。

针对该细则正式实施后是否会出现井喷现象,廖庆伟表示,医生的职业比较严谨,医务人员日常工作比较忙碌,每个医生每日都超负荷工作,除了诊疗,还有教学、科研、继续教育学习等安排。因此,医生本人会通过理性分析,合理执业,并不会因为改革而突然出现大幅度的增涨。若在多点执业过程中发生医疗事故,将按照医师本人与该多点执业医院签定的劳动关系合同的相关内容来承担后果。

无需公立医院批准

深圳医生多点执业即将向自由执业转变。近日,市卫人委透露,《深圳市医师多点自由执业实施细则》已经报广东省卫生厅批示,批准后即可执行。市卫人委亦要求,深圳各大公立医院在九月前上交本院细化方案,如果顺利,自由执业将在年底前在深圳铺开。

作为第一个试点自由执业的城市,深圳本轮改革不可不谓是大刀阔斧。目前正由卫生厅审批的《深圳市医师多点自由执业实施细则》将在原有多点执业方案上有两大改变:一是已在深注册的医师,多点执业无须经过医疗机构的批准,也不用报市卫人委审批,只要在市卫人委指定的网站简单备案即可;二是在深圳市范围内,医师多点执业不受执业地点数量限制。这也就意味着,若公立医院医生希望参与多点执业,原单位将无法阻挠。

深圳曾经在2010年12月出台关于医生多点执业的政策,但由于附加了“必须原单位同意”的条件,导致真正摆脱体制束缚者寥寥。卫人委相关工作人员透露,推行多点执业试点三年多来,深圳只有一位在职的公立医院医生主动向市卫人委申请到民营医院多点执业。但实际上,未向原单位报批,而偷偷执业的医生大有人在,但这也为发生医疗纠纷时的责任问题埋下“剪不断,理还乱”的伏笔。

相关人士透露,此举的初衷在于,解除公立医院对医生束缚,让医生行使自由执业的天赋权力。通过解放医生的生产力,让市场规律发挥作用,让更多市民可以在民营以及公立医疗机构不用排长队即可享受到专家服务。此外,也是通过自由执业,鼓励医生通过自己的诚实劳动,来获得更多合法收入,改善目前收取红包和回扣的现状。

而愿意多点执业的医生无需经历繁琐手续,只要在深圳卫人委进行网络备案即可。对此,官方表示,希望医生加强自律的同时,官方也会通过追溯,来加强监管。

而公立医院医生到其他民营机构执业,或者效仿急诊女超人于莺自立门户,会不会导致本来就很紧张的医疗资源被继续摊薄。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透露,“医生本身也是有自律性的。一个医生如果动完手术以后一个星期找不到人了,术后的工作都交给别人了。这样的医生在医院怎么立足,病人怎么评价你?所以想要多点执业的医生,首先还是要立足本单位做好工作。”

廖新波透露,让医生自由流动,有利于形成医生的市场价值,促进医生通过提高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来赢得患者口碑,另一方面,也可促进公立医院自身提高待遇,达到留人的目的。同时也倒逼目前靠发论文以及职称来评价医生好坏与否的畸形制度。

“身在曹营心在汉”?

“如果翅膀硬了全部飞出去找食吃,其实对辛苦培养他们的公立医院也不公平”,深圳一家三甲医院的相关负责人透露,对于目前吐槽的医生薪资结构不合理,医院也不是始作俑者,将板子打在医院身上未免有失公允。他透露,对于卫人委要求各大医院在九月上交细则,目前院方正在研究对策,由于医生的时间相对自由,院方无法阻挠“变心的翅膀”,但可以通过加大工作量,以及适度实施打卡制度,让医生的心没那么“野”。

这位负责人坦言,由于公立医院无法提供与民营机构相匹敌的待遇,因此最害怕的就是医院医生“人在曹营心在汉”,在安排工作量太大的情况下敷衍本职工作,导致公立医院医疗纠纷和患者投诉增加。“医院除了支付工资,还要承担医生的培训费用以及养老工资发放,如果他们的价值可以通过市场实现,那么是不是代表医院需要提成,是不是意味着医院不用再进行投入?”他表示,虽然官方有要求,但医院肯定会想办法阻止,不会允许这种现象泛滥。

 仅百余人申请?

过去要求医生执业地点不超过三个,现在没有数量限制,无须再经过医疗机构和第一注册地批准,同时,深圳医疗机构要制定相应政策确保落实。

这是深圳进一步推进医师多点自由执业的创新要点,意在“取消**审批,使医生多点执业成为医生自主行为”。

昨日,深圳市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下称“深圳卫计委”)医政处处长廖庆伟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已经将《深圳市医师多点自由执业实施细则》(下称《细则》)报送广东省卫生厅批示,且“审批应该会很快,没问题”。

深圳2010年试点相关政策以来,申请多点执业的医师只有170人,整个广东省16万多名注册医师,仅有3800多人申请。深圳此次报送《细则》是为了在现行框架下进一步为医师多点执业排除审批障碍,促进医师资源流动。

22日,深圳的《细则》获得了前来视察工作的国家卫计委主任李斌的赞许。李斌表示,要在国家层面出台相应细则,进一步推动医师多点自由执业。7月29日,国家卫计委将在深圳召开进一步推动医师多点自由执业的研讨会。

在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看来,医师多点执业是一种市场化的手段,可以有效解决医疗资源缺乏的问题,甚至能够“倒逼中国的政策和社会对医生价值的尊重”。

深圳一家三甲公立医院的医生对本报记者说,医生对多点执业的需求肯定是有的,有的医生有一定能力,但可能所在医院人才太多,没有多大机会,他可以申请多点执业,到中小医院去开刀。

深圳《细则》目的是尽量给医师“松绑”。廖庆伟解释说,如果一个在A医院的医生想到B医院执业,只要和所在地医院的科室沟通好,B医院愿意接受,并签好协议,在指定网站完成备案就可以根据两个医院的排班来多点执业了。备案是为了利用信息化工具,能够追溯医生究竟去了哪里,有利于监管,也有利于医生自身责任心的加强。

而医院和医生之间利益关系的协调才是医师多点自由执业的关键。上述公立医院医生说,“最重要的问题是,中国内地每家医院都是竞争的关系,医院会千方百计留住病人,如果好医生都去其他医院执业,病人也流失了怎么办?每个医生的工作量都很大,到其他医院执业,和原来医院如何定薪酬?在晋升方面,到其他医院行医的人肯定不如把精力百分百投入到本院工作的医生”。

深圳的《细则》并未对医生和医院的利益关系做出规定。廖庆伟说,这是医院层面的事儿。**不会干预那么细,这是医院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的,但我们要求深圳医疗机构制定内部医生管理规章制度来确保落实,并要求公立医院不能限制医生多点执业。

这也是廖新波的担心所在,“医院可以从其他方面限制医生。因为医生还不是社会人,还是由医院控制。医生不经医院同意,也不敢大胆地向前走。”

深圳的《细则》至少迈出了一步。廖庆伟说,改革后会进行系统评估,评估后也会进行相应调整,同时医生的薪酬制度、医师培养机制等都在做相应的配套改革。

上述公立医院医生说,按照目前的情况,只有名医有条件转换到更多医院去执业,他们不用考虑在本医院的晋升问题,和医院沟通方面也更有话语权,尤其是老中医多点执业会更加便利。

看上去很美

《深圳市医师多点自由执业实施细则》已经报广东省卫生厅批示,该方案较原有多点执业方案有两大改变:一是已在深圳注册的医师,多点执业无须经过医疗机构的批准,也不用报市卫人委审批,只要在市卫人委指定的网站简单备案即可;二是在深圳市范围内,医师多点执业不受执业地点数量限制。这意味着,若公立医院医生希望参与多点执业,原单位将无法阻挠。

在西方发达国家,医生自由执业的有效性已经得到实践检验。但是,在我国目前的医疗体制下,这一制度能否有效实施并达到预期目的,仍有不少疑问和担忧。

首先,在当前高水平的大型公立综合医院,很多医生已经是超负荷工作,而自由执业之下,医生额外去多打一份工,精力是否允许?如何保障其在公立医院的工作质量不下降?会不会“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家的田”?

其次,公立医院的医生,其所有的能力和成绩,除了个人的努力外,还有医院的投入培养和庞大的辅助系统支撑。一个医生能做高水平的手术,其背后站着麻醉医生、助手乃至护士组成的一个高水平团队,同时有医院强大的医技科室和硬件设施支持,还有其他科室的专家保驾护航。离开这些,“自由”的医生能否发挥出水平?

再次,人才是核心的竞争力,所以各家公立医院都在不遗余力地培养自己的顶尖人才,如果有朝一日发现不过是给民营医院“做嫁衣”,又有谁愿意继续投入当别人的“培训基地”?资本天生就是逐利的,能够通过挖角解决的绝不会自己培养,这在前些年的“技工荒”中早已暴露无遗……

此外,所谓的体现医生的价值,不过是到民营医疗机构坐诊能够收取高额的诊金,这会不会导致医生的嫌贫爱富?医生还是那个医生,病人还是那个病人,不过是看病的地点和收费变了而已,和医疗水平的提高没有半毛钱关系。既然收费就能体现医生价值,就能分流病人,那在公立医疗机构内部开设的同样能解决问题的特需门诊,何以被批得体无完肤?

还有,面对医患矛盾,民营医疗机构的开出的药方是“对于一些态度不逊的患者,将被拉入黑名单,下次拒绝为他服务”。如此导向之下,就难免自由的医生把“好”病人引向自己在民营机构执业的“自留地”,而把“坏”病人留给公立医院的老东家,于是乎出现民营医院“吃肉”,公立医院“啃骨头”的局面。

由此看来,在我国医院间推进辅助检查通认都举步维艰的时候,在医生在不同级别公立医院多点执业还是一锅夹生饭的时候,推行医生自由执业,恐怕只能是看起来很美……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4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