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医视角 > 中国胃镜技术与“胃镜技术”差距!

中国胃镜技术与“胃镜技术”差距!

2012-09-24 11:03 阅读:5565 来源:爱爱医 作者:丁* 责任编辑:丁磊
[导读] 随着新一代目前医学界公认的最先进的诊断和检测消化系统性疾病的设备智能KX668-B全息数码无痛胃镜的诞生,并很快在香港、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大力推广使用。 新一代智能KX668-B全息数码无痛胃镜和传统胃镜相比:1 它突破了传统胃镜的多项瓶颈,特别采用速溶

    随着新一代目前医学界公认的最先进的诊断和检测消化系统性疾病的设备—智能KX668-B全息数码无痛胃镜—的诞生,并很快在香港、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大力推广使用。

    新一代智能KX668-B全息数码无痛胃镜和传统胃镜相比:1 它突破了传统胃镜的多项瓶颈,特别采用速溶胃肠超声助显剂,不插管、无损伤、让患者无痛苦轻松检查。他能更精确的在短时间检测出胃部各种急慢性、浅表性、萎缩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汤、胃下垂、急慢性结肠炎、各种肿瘤、炎症、息肉等病变,尤其是一些微小病变甚至粘膜层的病变,均可明确诊断。并且具有放大功能,更进一步增加了诊断的准确性。2 新一代智能KX668-B全息数码无痛胃镜诊治新技术采用雷达探测目标的相位控制技术,对探头中压晶片组成阵元的发射激励时间实行延时控制,从根本上大大减少了病人恶心、呕吐等痛苦感觉,并且消除了患者心理上的紧张、焦虑、恐惧情绪,这让更多因为这种畏惧心理而拒绝检查的患者作早期检查继而免受胃病之痛,并且此技术没有不良后遗症。3 这项技术还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它能使许多需要手术治疗的疾病,在胃镜下治疗就可以了。即免受手术之苦,又节省了医疗费用,缩短了治疗时间。

    然而,医学水平是国家社会文明的折射,体制差多远了,水平就差多远。在我国,病人很多,医生很少,胃镜很少,做胃镜价格也很低,比如一个县级医院就有几十万人口,做胃镜的医生只有2~3个,胃镜也只有2~3根,而且常常出现故障,更别提什么NBI了,一上午20-30个病人,吵架,插队,乱哄哄,加上消毒,哪里有时间一点一点看黏膜的pit pattern,喝那种10ml利多卡因胶浆,消泡效果奇差,做一个胃镜平均2-3分钟,粘液湖下面基本不管,胃体皱襞一般不展开,这样的工作模式怎么去发现早癌?发现又怎样,不发现又怎样,曾经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个病人胃体活检为早癌,他不信,跑到省肿瘤医院检查,活检没取到,回来骂骂咧咧,说我们搞错了,要打人。我们国内更多的胃镜病理往往活检为轻-中度异形增生,可能不少就是早癌了,也很少随访,反正早癌到晚期癌,还有好些年,农民告诉他也没几个重视的,条件好点的就跑上面医院。如果一上午只预约5个病人,如果做一个胃镜1000元人民币,如果设备齐全,消泡、冲洗、染色、放大、安静,如果.......,我们可以做到很好!这就造成很多做胃镜的医生对自己的本职工作敷衍了事,草草的几分钟就完事,根本就没仔细观察某些看似正常实际有问题的地方,另外就是护士们的服务态度,时常让很多患者反感,继而不愿在医院接受必要的治疗,以至于很多患者会因此耽误病情。

    比起日本,我国的胃镜技术相差甚远,在日本,即使面对大量的患者,(想一想国内的内镜中心门口有否安静等待的情境,吵架是常态吧?),以及呕吐等干扰,或医生会担心麻醉过量,也不会有“赶时间”的心情。日本做胃镜的医生深谙不慌不忙的意味.有时候病人真的反应大,还慢斯条理的各个部分细看,放大,染色一样不少。再者,内视镜室护士全部是25岁左右的护士,护士长大约30岁。年轻化也腿脚超快。撤换、安装镜子、打扫整理检查床,引导病人进入检查室并指导其检查体位,给病人安口垫等等都是超快,还不包括之前的询问病人内视镜前准备工作,进食情况、用药情况等。很多病人实际上反应很大,护士们轻抚其背,口中轻轻安慰,日语发音本就没有重音,所以场面真是超级温柔啊,套句文辞儿,就是“轻吟浅唱!”病人呕吐反应就小了,真是和镇静药效果一样!

    中国国情本就不优于其他国家加上患者普遍素质不高,这都是影响“胃镜技术”不高、不合民意的重要原因,也就是说:在努力开展中国的胃镜技术的同时,必须拉动技术人员各方面的技术水平、护理人员的服务水平以及患者的整体素质,多向国外学习学习,因为胃镜技术与其“胃镜技术”差距还很大。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