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小时候去医院看病,拿到的药是药剂师拆零后、用纸袋包着的吗?昨天,“上海发布”透露,市卫生局打算推行简包装等措施,让“纸包药”再回来,同时努力将三级医院里基本药物的使用比例提高到40%,力争使市民的用药支出降低20%-30%。
昨天,记者在沪上各大医院发现,少数药品已经变身为拆零后的“塑料袋包药”了,不过“纸包药”若要全面推广仍有一定难度,如有糖衣的药品放入“纸包”夏天容易融化,拆零后药品也很难全部配齐完整说明书。
儿童专科医院拆零药更多
一个带有封条的透明小塑料袋,里面装了两三片药片,塑料袋上还有一张粘纸,注明了用法用量以及有效期——在上海市儿童医学中心的门诊药房外,不少家长拿到的不是整包装的药品,而是拆零药品,不过并不是“纸包药”,而是“塑料袋包药”。记者看到一位家长带着患哮喘的儿子来看病,拿到了3粒“强的松”,一天一粒,“听说强的松的药大包装是100粒一瓶,如果多配了,其他97粒都要浪费,而且这种激素药放在家里不安全”。
儿中心有四五十种药品已经拆零为“塑料袋包药”,在这份拆零名单上,记者看到,有心血管用药地戈辛,激素类药地塞米松、强的松,以及一些利尿药、过敏药。儿中心药剂科主任陈敏玲透露,对于“塑料袋包药”,医院药学专家是有选择的,主要是评价后认为多配可能会对孩子造成危险的处方药。一般这些药包装、剂量很大,如一种抗过敏药有60片,而孩子一个疗程最多用20片,医院就拆零。不过有很多儿童药是液体药水,很难拆零。
在第九人民医院、瑞金医院等综合医院内,记者发现,拆零药品品种则略少。九院药剂科主任金芝贵表示,该门诊中有二三十种药品采用“塑料袋包装”,主要是激素类、精神类药品。
“纸包药”全面推广有难度
对于“纸包药”的全面推广,一些医院感觉有难度。“不是所有的药在门诊中都能拆零”,一位在医院做了三十多年的药剂师透露,以前一些糖衣药拆零用纸袋包装后投诉很多,特别是夏天高温时,糖衣药还没拿到家就化了。
此外,拆零后最大难点是说明书不够。大包装里说明书只有一张,拆零后很多市民会索要说明书以了解更多的药品信息,比如副作用、不良反应、不适宜人群等等。然而,很少有厂家会多附送说明书。上海一家三甲医院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纸包药”也存在一定的用药安全隐患。因为消费者看不到包装盒,无法知道药品生产厂家、生产批号,难以辨别药品真伪,也难以做到科学合理用药,医院更担心医疗责任难以认定。
培养周期长、职业风险高、工作强度大、工资待遇低……这是我国医生普遍面临的执...[详细]
提要:近日,海南下发《关于在全省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乡镇级医院住院“限费医...[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