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覃将该院历经两年建设刚刚交付使用的新干部病房的一些照片放到本院的网站上。不想,这些照片被多个论坛争相转载,并被网友配上标题“穷奢极欲的八星级干部病房”。一时间,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被推上风口浪尖。网友诘问:如此豪华病房到底为谁而建?费用又该由谁来掏?然而,本刊记者调查得知,豪华病房非吉林独有。此前,媒体报道,江苏、北京、河南、武汉、山东等地,此类豪华和超豪华病房早已存在,超越住院基本功能之外的豪华逻辑是,其有着中国特色的生存基础。(2月19日《重庆晨报》)
正如“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同一个事物,站在不同的视角,往往会有不同的看法和观点,而仅从单一视角来看问题,自然也就难免偏颇甚至偏激。这个道理,同样也适用于饱受争议的豪华病房。尽管“八星级干部病房”此前便已引发舆论的广泛质疑,诸如有关干部医疗的过高待遇,再如当下医疗资源分配的不公甚至厚此薄彼。不过,豪华病房的是与非,的确还是应该听听医疗机构以及身处其中的干部们的看法。
这不,面对诘问,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副院长觉得“很委屈”。因为,他觉得医院新落成的干部病房“并不像网上传的那样”,“其实际造价比普通病房还低”。而让网友惊叹的奢华病房,在入住其中的老干部看来却“谈不上豪华,只是很实用”,并认为“这并不过分,是为了养病的需要。如果病房比家里条件还差,那还来医院干嘛”。
客观地说,老干部的话,的确并非全无道理。既然老干部家庭条件都非常好,如果医院太差,反而不如家里,还真是有些说不过去。而上述医院之所以要建新的干部病房,据说也是因为受了刺激的结果,一汽大众一位德国籍工程师在医院住院,对于陈旧的病房和落后的设备颇有微词。这让医院方面很受刺激,既然豪华病房有市场,岂有放弃之理。而从干部病房投入使用之后的情况来看,也的确并未闲着,而早人满为患,过来住的老干部一般都是二级保健离休人员,都是长住。这似乎也是豪华病房并不缺需求和市场的明证。
应该承认,几十年前的奢侈品,如今已经成了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有关奢侈的定义,的确也需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与时俱进。具体到病房而言,随着国内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相对停滞的医院病房,应该说并没有跟上人们的多样化需求,而从当前一些私立医院的豪华病房并不缺客源的情形来看,饱受质疑的豪华病房的确并不缺乏市场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说,病房豪华一点,本身其实并没有错,假如能够普遍提升病房的配套服务水准,相信能从中受益的患者也绝不会因为见不得“豪华”而无厘头地“拍砖”。
然而,当豪华病房更多与民众的医疗待遇无关,而仅仅是干部特权,甚至连干部病房本身,也依然分有不同等级。这些医疗资源更是专门给领导准备,不对外开放。既奢侈又专供,显然不能扯上市场需求说事儿,更与满足民众的医疗需求无关,而尽管干部豪华病房每天费用相当高昂,但干部却不介意甚至“不知道多少钱”,因为“不用掏钱的”。然而,既然没有任何的自付分担机制,干部医疗福利会否遭滥用,“比家里条件更好”的豪华病房会否被干部们当成免费宾馆常住,又会否因此而加剧的医疗资源分配的失衡,自然绝非杞人忧天。
从这个意义上说,豪华本身其实并非病房的问题所在。假如真如院方所说,“其实际造价比普通病房还低”,何不让普通病房也同步升级一下?至于豪华病房的服务对象,也别眼里只有干部,既然最初是受了德国工程师对病房挑剔的刺激,最终咱的豪华病房却用来专供干部,其实不免有些跑偏,那么,咱的豪华病房是不也该从满足中国工程师的需求做起呢?而相比让极少数人的病房先“豪华”起来,让普通病房尽快“舒适”起来,无论从医疗服务发展的原动力,还是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而言,后者显然都应享有更高的优先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