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先锋”要试点医院整体去编制化
2017-02-24 19:23
阅读:2017
来源:环球医学
责任编辑:谢嘉
[导读] 今年市医管中心将推进整院试点,选择1~2家现有医院正式启动去编制化、去行政化的人事制度综合配套改革,探索推进公立医院人员总量管理,建立更加灵活的用人机制,实现人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管理转变。
“医改先锋”深圳将有大动作!近日,2017年深圳市公立医院管理中心工作会议召开。今年市医管中心将推进整院试点,选择1~2家现有医院正式启动去编制化、去行政化的人事制度综合配套改革,探索推进公立医院人员总量管理,建立更加灵活的用人机制,实现人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管理转变。
虽然过去的一年,市属医院在优质资源供给和医疗服务方面有了较大的提升,但是市属公立医院在改革发展方面等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2017年是深圳医院质量提升年,市医管中心也将通过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推动市属医院运行发展由基础夯实向质量提升转变。如在深化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方面,探索推进公立医院人员总量管理,选择1~2家现有医院正式启动去编制化、去行政化的人事制度综合配套改革等。
此次确定的1~2家医院均为深圳成立多年的老医院,就公立医院改革来说是更难啃的“硬骨头”。“相同职称、资历医生与工勤人员收入基本相同等现象普遍存在,尚未合理拉开医生、护士、医技人员、行政等各类人员薪酬分配差异。”深圳医管中心主任王大平表示,目前体现医务人员工作质量与强度、技术风险与难度、优劳优酬的内部薪酬分配体系尚未建立。
去年北大深圳医院、深圳眼科医院已经拟定了改革实施方案。在分布推进方面,已经拟定了院长职级制实施方案,初步构建了“管理系列+临床系列+护理系列”人员岗位分类分级管理体系。
今年将结合临床医生技术等级评价、护理时数研究,制订市属医院岗位管理指导意见。在分配制度上,制发市属医院薪酬分配指导意见,建立健全以服务质量、数量和患者满意度等要素为核心的薪酬分配制度,并重点向临床一线、重点岗位倾斜。
据悉,深圳市属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平台也将启用,为“去编制改革后”各级各类人员身份信息认定、追溯等提供保障。
在今年1月举行的深圳“两会”上,来自深圳医药卫生界政协委员的调研报告显示,2016年深圳市属公立医院出院人次增幅8.4%,高于全市医院类机构平均增幅,床位紧张、手术室超负荷运转、部分择期手术排期较长等现实问题困扰着医院和患者。因此,政协委员建议,深圳需要在市属医院引入日间手术服务新模式。这样一来,患者住院时间可缩短80%左右,手术费用也可降低20%,对提高市属医院医疗服务效率、控制医疗费用起到重要作用。
今年深圳还将在2~3家医院开展日间手术试点,率先明确一批操作性强、实施效果好的手术病种目录以及医保支付、工作规范等政策配套。此举有助于降低市民看病费用,缓解床位紧张问题。
深圳医改将如何大显身手?让我们拭目以待。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