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辩论赛:是否让孩子成为医二代?
2016-10-24 20:30
阅读:2502
来源:医学界
责任编辑:谢嘉
[导读] 这周刚刚完成了一场辩论赛,辩题是“是否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医二代”,我们是正方。场上对方辩手一直对着我们从未说过的强迫孩子职业选择打个不停,所以场上的事情就不多说了。我想说的是,通过准备这场比赛,身为医学生,我对这自己即将从事的职业多了很多认识。
这周刚刚完成了一场辩论赛,辩题是“是否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医二代”,我们是正方。场上对方辩手一直对着我们从未说过的强迫孩子职业选择打个不停,所以场上的事情就不多说了。我想说的是,通过准备这场比赛,身为医学生,我对这自己即将从事的职业多了很多认识。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场讨论?
《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称,2014年的调查显示,近七成医务人员不希望子女从医,中国医师对执业环境不满意进而影响到职业成就感的评价。但我们对这一现象不应该过分解读,而是应该冷静思考,因为并不是存在即合理,因为这个现象存在的原因很复杂。
为什么这么多医生不愿子女学医?
医生一再重申不愿意子女学医,更多的是怨气,因为医生付出多,回报少,医疗环境恶劣。
付出多。医学生本科硕士博士规范化培训再专科培训,至少十几年的学习时间,还有伴随产生的经济投入,更重要的是,工作每日工作时间长,加班时间长,休假少,非工作时间还要学习,私人时间少,损害个人身体健康,影响亲友关系。
回报少。《中国医师执业状况**》报告显示,尚有半数以上的被调查医师对自己的收入不满意。另外,医疗行业收红包和医疗暴力等诸多问题让医生觉得自己的工作无法受到足够的尊重。
医疗环境恶劣。医疗暴力应当包括语言暴力和行为暴力。2014年调研结果显示,59.79%的医务人员受到过语言暴力,13.07%的医务人员受到过身体上的伤害,仅有27.14%的医务人员未遭遇过暴力事件。
对于医疗行业确实存在的劣势,我们应该客观来看:
医生为患者健康的付出是有价值的,而且其他行业的艰辛躲在光鲜亮丽的外表下,我们不曾经历不会懂得。
医生的回报是无价的,最幸福的时刻就是听到患者那发自内心的一声“谢谢”.而且“取消事业单位编制”或许是医生收入提高的一个契机,虽然还是取决于社会投入。
医疗环境恶劣不只是医患关系差造成的,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涉及医院的***大量存在,这种报道经过不断发酵会引起个别极端性格的人的强烈反应,就可能造成伤医事件。而这种不良的示范效应又经过媒体报道不断强化,结果造成恶性循环,暴力伤医事件不断发生。现在随着“医闹”写入刑法,情况只会越来越好。
如果希望孩子学医,原因是什么?
是否希望孩子学医归根到底是医生对自己职业的认同感的问题,所以就要回到医生这个行业本身了。
成就感。这世上再没有哪一种职业比挽救生命更神圣了,医生最大的成就感就是用知识帮助患者减轻病痛。
学以致用。《2015年应届毕业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近四成大学毕业生就业并不对口。相比之下,医学专业就业对口率在60%以上。此外据官方数据显示,与欧洲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每千人口的执业医师数据还有较大差距。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社会对医生的需求量只会越来越大,前景广阔。
地位高。古代尊称医生为大夫,英语中“doctor”一词既是“医生”意、又是“博士”意,根据2015年9月中国科协调查结果显示,医生在公众心中职业声望排名第二。可见古今中外,医生一直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医学是随着人类痛苦的最初产生和减轻这份痛苦的最初愿望而诞生的。一位医生,应该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医生不愿子女学医,医疗外界怎么看?
一,这到底是怨气,娇气,还是赌气?自己是医生就说医生苦不让孩子学医,那如果在其他行业是不也觉得自己行业苦而不让孩子从事这个职业呢?事实看来,是的,每当高考来临,社会遍布“千万别报体”,比如,“千万别报计算机,因为都是宅男,无从下手”,“千万别报国际贸易,因为听起来‘高大上’,结果还在国内混”.所以就有人说了,医生不愿子女学医,或许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医生只是希望借此来促进医疗事业改革和医患关系改善吧。
二,当一个高中毕业生面临职业选择时,如果看到此类报道,看到医生不愿意子女学医,看到医生把自己的职业描述得那么恐怖,会怎么样?只要有一个莘莘学子因此放弃了医学学习,那就是我们医疗行业的损失。
2014年7月19日,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出席了“北京大学医学部医药卫生管理论坛暨北医医院管理高级研修项目百期校友会”,并作精彩演讲,下面摘录部分和大家分享:
在我们这个社会中,有哪些行业的后面是带“德”字的?只有教师和医生,一个是师德,一个是医德。我们的前人够聪明,之所以这两个行业后面带“德”,因为他们维系人生中两个最重要的健康领域,一个是精神健康,一个是肉体健康。所以,社会对这两个职业的要求特别高。现在很多的医生都有委屈:我在做这样行善积德的事情,为大家守护健康,可是还面临着怀疑。千万不要怀疑,千万不要有委屈感。我还是要强调,你越靠近佛,你遭受的磨难和委屈就越多。因为你的职责大,大家的期待也就越高,大家对你的需求也高。
医者为什么要有仁心?医生这个行当介于上帝、佛与普通职业之间。大家到医生这儿来,往往是带着苦痛,带着绝望。归根到底,与其说是到医生那儿来看病,不如说是到医生那儿来寻找希望。我们常说,医生是治病救人。其实治病就够了,为什么还要说救人?治病只是治疗病状,但是救人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我们面对这个行当的时候,过多地强调生命的因素,而忽略了心灵的因素。这也是社会上很多的需求跟这个行当发生摩擦的诱导因素。
最后,我希望自己永远记得:
医学生誓言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当我步入神圣医学学府的时刻,谨庄严宣誓:
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尊师守纪,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全面发展。
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身。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